在西安生活是什么体验?这部大腕云集的神剧给出了答案(西安虎家)剧评

文章来源:夹馍星球(jiamoxingqiu)

文/独孤求馍

20年前,网上流传过一篇文章《刀剖周星驰》,里面写道:

一个人俗并不难,难的是他俗得痛快,俗而不知耻不知羞愧。俗到家了,就难能可贵了。

这话并不是讽刺,而是在为大众文化捧场。星爷本人看到后,也心情大快,认为遇到了知音。

文章的作者,俞白眉。听起来很有大侠之风,其实本名叫武涛。他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毕业于“出门被雷光棍博物馆”,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俞白眉却对编程没任何兴趣,只喜欢上网,写文发帖。那时互联网刚起步,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不多,他与宁财神、邢育森等人,便成了网络文学的前辈。

这篇文章火了后,北京有人邀请他过去写剧本。第二天他就辞掉工作,当了北漂。

那个被他抛弃的单位,是中国航空工业第631研究所,位于西安高新区,响当当的一家高科技国企,说走就走了。

成绩是对勇气的奖赏。如今,俞白眉已是一线的编导,由他和邓超合作的电影《银河补习班》,正在影院热映。

二十年间,俞白眉写出了多部经典作品,比如《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等。他热烈拥抱自己推崇的大众文化,以接地气和搞笑著称。

其中,有一部作品,是他送给故乡西安的。那就是2004年播出的情景喜剧《西安虎家》。

故事讲述的是老城墙边,一个虎姓大家族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俞白眉极其传神地展现了西安的民风、民俗、民情,同时也是对新世纪初西安社会风貌的反映。

想知道那时候西安人的生活,看这部剧就够了。

当初在西安电视台播出时,爆红程度和现在的《长安十二时辰》差不多。套用剧中的台词来描述就是,好看成马咧。

甚至有人说:没看过这部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西安人。

《西安虎家》的出品方是“英氏影视公司”,艺术总监为“中国情景喜剧教父”英达。像这样富有中国味道的家庭喜剧,正是他的拿手好戏。

英达的家族,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贵族”。他的祖上为满族正红旗人,太爷英敛之,是清末维新人士,创办了《大公报》。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就做过这份报纸的特约记者。

爷爷英千里是哲学家,参与创办了辅仁大学,后来去了台湾,在大学任教,是马英九的老师。父亲英若诚,是北京人艺的台柱子,还曾做过文化部的副部长。母亲呢,当过周恩来的翻译。

相比祖上,英达算是成绩最小的。即便如此,他也是中国影视史上绕不开的名字。1994年,他导演的《我爱我家》,是中国最早的情景喜剧,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情景喜剧。

豆瓣评分高达9.2,有人评价:这就是我的圣经,思想启蒙之作。

这部剧成功后,英达就在情景喜剧的路上走了下来,形成了固定的创作团队,搞公司化运营,一部接着一部拍下来,几乎部部是经典。

俞白眉到北京闯荡后,与好朋友宁财神一起写了个剧本《网虫日记》,通过王朔的介绍,交到了英达的手上。英达一看很有意思,就让哥几个给自己做专职编剧。

此时的英氏公司,已经从北京贫嘴风格的喜剧,向全国扩散,打造各地特色的作品。比如1997年拍的《新72家房客》,讲的就是上海人的日常生活。

俞白眉加入后,参与编剧了东北那旮旯风味的《东北一家人》,主角是吉林长春一个姓牛的工人家庭。

扮演牛大爷的演员李琦,出生于山西,但自小在西安长大。1996年,他因为在春晚上演了小品《一个钱包》,被全国人所知,成了著名笑星。

他有个特点,长得过于着急,面相老熟。出生于1955年,不过四十多岁,却能演出65岁老头的形态,活灵活现。

《东北一家人》让李琦更有了名气。之后,英达便为他量身打造了《西安虎家》,并让他担任导演,自己挂名“总导演”。

西安本地的戏,俞白眉最有发言权,于是他也从一名普通编剧,变成了总编剧,头衔叫“文学师”。每集剧本由不同人写,宁财神、邢育森都有参与,但他是把关者。

那时候他还不到30岁,对世事和人性却有敏锐洞察,称得上是天才。就像他在剧中客串的一个角色,江湖术士“灵鸽子”,的确很有灵气。

可以说,李琦和俞白眉,是《西安虎家》的灵魂。

这部剧在不少方面,是对英氏之前作品的一种继承。比如,《东北一家人》姓牛,这部剧姓虎,组成了动物系列。

东北话中,“虎”是“虎了吧唧”的意思,是说人胆大妄为,不动脑筋,有些贬义。在西安话里,没有这个说法,“虎”更多代表着威武,或者脾气暴躁。

李琦扮演的虎大爷,就是个燥性子。下棋的时候,老是悔棋,急了就说:我就不要脸了,你把我咋呀?

这种性格特点,被最近一篇关于西安民风的文章总结为:生冷硬倔。

当然,老虎也是陕西的珍贵动物,秦岭山里就有华南虎,就像剧的片头曲中唱的:秦岭山里有老虎,老虎多又多啊,大老虎小老虎都在一个窝啊……

同时,虎在西安也有着文化底蕴。1926年,国民军将领杨虎城和李虎臣,坐镇西安,顶住了军阀刘镇华的攻城,史称“二虎守长安”。

至于“虎”这个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舜时期的大臣伯虎。但到了现代,成了一个稀有姓氏,人口很少,连《百家姓》都没有收入。

在南方,虎姓读mao。据说他们的祖先去那边做皮货生意,因为有个成语叫“与虎谋皮”,犯了忌讳,所以就自称姓”猫“。

剧中,虎家的居住地是顺城巷631号,也就是碑林区南门的城墙下。现实中,有这条巷,但没这户人。如今,这里遍布着酒吧、咖啡屋、青年旅馆,是文艺青年爱去的地方。

《西安虎家》一共40集,98%的演员都是陕西籍。对白也是本地方言,比如眼睛不叫yanjing,叫nianwo,说不叫shuo,叫she,听起来有着浓厚的西安味道。

不过,剧并不是在西安拍摄的,而是在北京的摄影棚。剧组专门搭建了一座西安风格的小院子,所有演员在里面表演。甚至还有观众在现场看,像是录综艺节目。

好处是,在北京这个影视中心,便于明星过来客串角色。张铁林、尹相杰、雪村等人,都在剧中露了脸。

至于剧中的大雁塔、城墙、火车站等外景,是拍好之后,再剪辑到片中,给人感觉就是生活在西安城里。

就像俞白眉谈人物塑造时说的:

“喜剧形象就是张三的脖子,李四的腿,就是由生活中熟悉的形象拼凑起来的。”

《西安虎家》的人物设置是”三代同大院、兄弟不分家、夫妻把帘挂“,想不发生故事都不行。

虎家的长辈虎太爷,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症,是一个功能性的配角。真正的大家长是李琦扮演的大儿子虎常德,与他同位的是三个弟弟,其次才是下一辈的儿女们。

这四兄弟的职业,恰好按照“士农工商”四行来设计,便于剧情涉猎更大范围的内容。

虎常德在退休前,是国营饭店的大厨师,属于工人阶层。他的手艺,也让这个家庭得以有了一项副业——卖烧烤。来往的人,聚集于烧烤摊,家庭就与社会接触上了。

虎大爷是24K纯直男,典型的大家长作风,万事掌控在自己手上,爱吹嘘,也爱管闲事。剧中,邻居给他戴高帽子时说:长安三杰龙虎狗,贾平凹虎常德张艺谋。

李琦演厨师也是有渊源的。1997年,他就在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中演过一次胖厨师,一句“打死我也不说”,成了经典。这是中国第一部贺岁片,拿了票房冠军。

虎常德有两个儿子,大毛虎鹏和二毛虎勇。大毛好吃懒做,是个大龄未婚青年,整天痴迷于一件事,睡觉。口头禅是“困成马咧”。

“XX成马咧”是一个具有西安特色的词组搭配,意思是程度达到了极限,相当于“太”。比如“饿成马咧”,就是太饿了。

演员白玉,把这个懒汉形象刻画到了骨髓。尤其是他与虎大爷的对手戏,极为精妙,父子二人非常默契。因为在现实中,白玉就是李琦的徒弟。

二毛与媳妇小春,说话间会开点黄腔,比如:半夜两点你说要娃,我又说啥了。

老二虎遂德,是个农民,并不住在大院里,而是长安县的斗门镇。他为自己农民的身份骄傲,张嘴就是diss城市的不好。进城串门,还要打地铺睡在地上,原因是:

但是他内心又很向往城市。在32集《虎二爷盘炕》中,他给大哥家盘了一个土炕,说冬天睡着暖和。等到炕盘好了,却把人家的电褥子带回了家。果真是,“嘴上不在乎,行动很诚实”。

之所以设计在斗门镇,因为俞白眉本人就是斗门镇的人。他自小在镇里长大,到了六岁的时候,才被在印染厂当工人的父母接到身边。

演老二的郭达,可谓剧中最大牌的演员。他和李琦同岁,都是1955年生人。父亲是个老革命,做过朱德的警卫员,但在儿子出生前28天去世了,所以郭达是个遗腹子。

长大后,郭达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走上表演之路。1987年,他靠小品《产房门前》上了春晚。此后,就成了央视常客,与赵本山、黄宏一起,并称为中国小品的“三套车”。

在小品舞台上,郭达就以扮演西北农民见长,大嗓门说着陕西话,家喻户晓。在《西安虎家》中,继续扮演农民,自然驾轻就熟。

老三虎曾,是个知识分子,西安市作协成员,爱掉书袋,迂腐固执,一身学究气。妻子方梅是他的二婚伴侣,比他小20岁,属于少女踩进了才子坑。

虎曾与前妻所生的女儿虎兰,是个女大学生角色,性格叛逆有主见。而她上的学校正是西安电子科大,显然也是俞白眉的自喻,也算给母校做个宣传。

老四虎明德,整天夹着个皮包进进出出,看似忙碌,实则啥正事干不成。偶尔倒腾些生意,也不见成功,算是失败的商人阶层。

他爱吹牛,自称和贾平凹是小学同学,和张艺谋是中学同桌,与克林顿一起吃过羊肉泡馍。政商两界都有熟人,黑白两道通吃,人送绰号“十二能”。用剧中的话来形容:

老四,你地脸皮比窝城墙拐弯儿还厚呢。

演员王木犊,是除郭达外,陕西本地最有名的笑星。其实他的本命叫石国庆,1941年人,比李琦和郭达还要大一轮多,但人家长得年轻,在剧中演了老幺。

他本来是西北大学的老师,八十年代时,把单口相声和话剧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喜剧形式,一个人来演一个故事,人称“陕西独角戏”。类似于后来周立波的上海清口。

这些故事的主角,叫“王木犊”,西安话念wang mu der,是个聪明又糊涂、憨态可掬的形象,很讨人喜欢,成了大IP。慢慢的,大家都叫他王木犊,本命石国庆反而没人提了。

后来,他干脆就把王木犊当作自己的艺名。网上有段子说:出了山海关,要看赵本山;进了潼关口,就听王木犊。

这些各有特色的人物,生活在一个屋檐上,再加上一帮实力派演员的演绎,碰撞出了闪耀的火花,让人百看不厌。

十几年过去,网上有人感叹说:

一部剧,将八九十年代的西安城和西安人的市井百态演绎的淋漓尽致,生旦净末轮番登场,看起来好不痛快!看看当下,再也找不出来这样的良心作品了。

《西安虎家》的剧情和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衔接,能看到很多生活的影子。

第一集名叫《大红灯笼高高挂》,讲的是二毛两口子,想要利用业余时间开个烧烤摊,挣点外快。但这个决定遭到了一家人的反对,认为干这事掉了身价,损了尊严。

此时,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已经10年,《我爱我家》中的贾志新都已经创业失败好多了次了,而在西安这座古城,人们还在排斥私营经济,为它的名分犹豫争论。

所以,比起北京和南方,西安的观念总是慢了好几拍。这也是为什么此后十多年,城市的发展会掉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陕西电视台在1997年上星成功,可看的频道增多,让闯到虎家来的两个山里农民很惊奇。可惜,之后电视台不好好做内容,只是专心于生个牛牛娃。

二毛媳妇小春上班的地方,是康佳彩电厂。康佳是深圳的品牌,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98年的时候,它的销量在全国第一。

在这之前的1995年,康佳就在陕西设了分厂,属于全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厂里的待遇在西安也是拔尖的。比如小春的上司,月工资是3700,几乎是中产阶级了。

在剧中,虎二爷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提到“西部大开发”。这是2000年中央提出的发展战略,当时正处于大面积宣传中,所以也成了一个日常话语。

但至今还没有开发彻底。

普通人的生活的确在变好。随着虎家烧烤的开业,周围也有很多人跟着卖起了小吃,城市的夜生活开始丰富起来。

那时的烧烤摊,羊肉串两毛钱一串,有的人一晚上要吃四百多串。但也有不良商家,往啤酒里掺水,把臭肉当好肉买。剧中的虎家老四,甚至在酒里放老鼠药,就为了让人口渴,多喝几瓶。

喝啤酒的话,流行的是西北狼。1995年,汉斯啤酒被青岛啤酒收购,重金注入,开发了不少品种。西北狼,就是汉斯在1999年新推出的一个品牌。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因为当时陕西的国力足球队,在甲B联赛中获得头名,西安球市异常火爆。球迷把自己的主队叫做西北狼,啤酒厂也是蹭个热度。

结果还真火了,随着2000年国力升级为甲A,西北狼在市场上几乎卖疯了。别的啤酒两块钱一瓶,西北狼能卖到五六块,甚至十块,还供不应求。

但是仅仅辉煌了一年,到了2002年,国力就走下坡路了,在联赛排名倒数第一。比倒数第二还差15积分。

《西安虎家》中,26集《君子好球》,反映的就是球迷看球的心理。一群人围着电视,比赛一开始就大喊:换裁判。因为,这样能给裁判提个醒,别瞎吹。

真实的现场,比电视剧里还要狠。看球的人,会直接冲场里大喊:“边裁边裁,你妈坐台”。

陈忠实老师也是球迷。据说有次他在看台,也没人认识,背后一群年轻小伙大喊:“裁判,贼你妈!”有个人看到面前这老汉不动弹,就用报纸敲了下他的头,问:“你咋不贼呢?!”

陈忠实坐着喊了句:“贼!”

除了足球外,流行文化也在此时席卷古城。

跳街舞的年轻人,提着大录音机,穿着松垮的花哨衣服,跑去找唱秦腔的虎大爷battle,结果被老头分分钟教做人。

那时,也是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在大陆走红的时候,F4成了年轻人的偶像。虎兰与她的弟弟虎奇奇,就是F4的粉丝。虎大爷不懂,纳闷地问:F4是个啥战斗机?

网吧里流行的游戏是帝国传奇。16集里,大毛因为玩游戏,五天不吃不喝,破了网吧纪录。为什么这游戏如此吸引人,有人在天涯贴吧写道:

帝国传奇里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升学就业和养家糊口的压力,我们的游戏就是求得一份怡然自乐。

《西安虎家》的剧情,每集都很出彩,但要是说最有营养的,还是后面十集。除了表面的嬉笑逗乐外,里子还有一层悲凉色彩。

31集《虎四爷的梦想》,讲的是他从小爱唱歌,但又五音不全,调子能跑到咸阳去,被人戏谑羞辱。逼急了,他拿起菜刀要砍人。最终是虎大爷说了贴心话:有梦想的人,才让人羡慕。

33集《书山有路》,虎曾为了评职称,找书商帮忙出书,结果让他写的是“男人生了头牛”这样荒诞不经的故事。他在哀叹斯文扫地的同时,不得不继续贫穷下去,维护文人的最后尊严。

36集《偶像的黄昏》,曾经的秦腔名家叫破天,因为倒了嗓子,上不了舞台,沦落到靠卖馍为生,歌声变成了走街串巷的叫卖声。

最后一集《老房有喜》,虎家接到房地产公司的拆迁通知。家中人出于各种目的,都想离开这个破旧的院子,搬到新楼房住。只有虎大爷坚决不同意,还想守住这个家。

既然是喜剧,结局当然也是大团圆的,虎家大院因为有百年历史,被作为文物单位保护下来。

不过,美好的幻想,只是停留在银幕上。真实的社会是这样的:

西安有个大书法家陈少默,是民国时期陕西督军陈树藩的儿子。他家所住的“督军府”夏家什字17号,是一座年代久远的中式庭院。

2002年,这个宅院被拆。

《西安虎家》播出两年后,有一部更红的情景喜剧面世,那就是宁财神编剧的《武林外传》。

喜剧圈并不大,不少虎家的演员,也在这部剧中客串。比如虎太爷的扮演者朱龙广,成了佟湘玉的爹,操一口地道的陕西话。他之前的代表角色,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

“大毛 ”白玉,饰演六扇门的捕头展堂,和沙溢的白展堂就差一个姓。这一次,他的桃花运不错,被祝无双看上,眼看要脱单了,可惜自己是个太监。

郭达在2010年后退出了春晚舞台。不过在网上,他倒是更红了,因为和好莱坞硬汉杰森•斯坦森撞脸,老被人认错。

网友给杰森•斯坦森起了个外号,“郭达斯坦森”。还跑去人家社交账号下留言,叫“郭大爷好”。

俞白眉转型当电影导演后,拍的两部片子《分手大师》《恶棍天使》,票房不错,但口碑惨不忍睹,在豆瓣的平均分是4.5。这一次的《银河补习班》,也才刚及格。

他失去了电视剧时代的锋芒和才华,变得平庸和油滑。就像有人说的:这不是喜剧,是蠢剧啊。

《西安虎家》中所展现的西安社会,也变化了很多。

国力队之后,陕西足球又经历过浐灞时代,最后还是去了他乡。这几年,尽管球市依然火爆,球迷依然热情,但陕西还没有一支中超球队。

西北狼啤酒也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汉斯九度。

像虎家这样十几口人住在一起的大宅院,很难再找到了。人们担心的不是如何保房子,而是怎么买得起新房子。2003年,西安的房价是2000块左右,现在前面得加个1。

只有陕台,还是那个陕台。

15年过去了,也没再出现像《西安虎家》这样接地气的本地电视剧,能真实地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唯有在一遍遍重看中,寻觅逝去的情怀。

屏幕上,动辄是大场面的古装剧,或者是大杀四方的抗日剧,看着热闹,就是少了朴实的感动。

在《西安虎家》中,虎大爷的一句疑问,至今还引人思考:

社会有些变化,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END)

原文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40051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