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0月1日消息(记者陈锵)9月28日上午,满载着165辆陕西制造汽车的X848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开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西安企业诺瓦星云研发的视频显控技术,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视效体验;
9月12日,泾河之畔,秦创原1980泾造中心产业园项目(二期)进入竣工前的冲刺阶段,一众新能源、新材料入驻企业达产运营后,将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
产业建设蓄力、核心引擎搏动、创新动能奔腾,种种迹象表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陕西西安,正发生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2023欧亚经济论坛(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日前举办的2023欧亚经济论坛上,这座古都发力建设体现城市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成果已为外界所熟知。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官宣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打造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科技与创新成为重要答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与欧亚经济论坛第十届盛会“双十”机遇叠加下,西安在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中,以创新为核心,以现代产业为半径,已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阶段。
量增质稳
高质量增长步履坚实
8月,比亚迪西安制造基地,一个个汽车零部件经过冲压、焊接和涂装工艺后,进入总装车间。随着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不断刷新的生产效率数字,彰显着西安制造的“加速度”。
20年与西安携手成长,比亚迪先后将业务落子到乘用车、商用车、电子、汽车金融、轨道交通和动力电池等全产业链上,推动西安汽车产业完成了一场“狂飙”。
比亚迪汽车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西安高新区供图)
2022年,西安汽车产业全年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的形成,推动着这个制造之都加速崛起。
不只是新能源,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次第落地,推动西安实现产业结构跃迁,形成以创新为引擎、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的新质生产力。
在西安“双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片区,城市“追光”正迈出轻快步伐。“一系列光子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让西安在光芯片研发生产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
在陕西“追光”计划中,西安锚定光子产业这一“关键少数”,依托丝路科学城,形成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材料与芯片、光子传感三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光子产业原始创新高地和国家光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产业是发展最生动的注脚。位于未来产业城,西部“最强大脑”——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在发挥作用。项目首席运营官张云鹏介绍:“中心24小时内可完成数十亿张图像、10年左右的自动驾驶数据的处理,上线至今一直保持95%以上的使用率,已链接生态伙伴180多家。”
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该中心将通过构建基于昇腾全栈国产化框架的人工智能生态圈,助力西安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样板城市。
三一重工、西部超导、启源机电、德创未来……众多企业植根于西安,众多产业基地拔节生长,汇聚起经济增长的洪流,构成这座西部省会城市的独有魅力。
西咸新区医药产业园(陕西西咸新区供图)
经过多年发展,西安“6+5+6+1”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壮大,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壮大成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记者了解到,当前,西安市正在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依托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一批5000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的远期目标。
向“新”而行
科创之城动能强劲
拥有83所高校,100多万科研人员的西安,是一座科技资源的“富矿”。在备受市场欢迎的科创赛道上,一些科研人员跃跃欲试。
“企业创办初期最难的就是融资。春种基金就是帮助科研成果迈出‘下书架、上货架’的第一步。”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张彦峰讲述了自己的切身体会。
2020年,张彦峰团队创新研究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项目取得初步成果,但如何实现市场化,这是一个难题。这时秦创原春种基金团队发现该成果,决定出资扶持。自此秦创原春种基金第001号项目“上马”,短短几个月“盘活”了科研落地的不利局面,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随后落地,实现了公司化、产品化、商品化的“三级跳”。
一度,科技资源富集而产业发展不强,让“不敢转”“晋升难”“缺钱转”堵住了科创转化的路子。为此,西安市推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等14项重点任务,明确数控机床、光子等23条重点产业链,重点支持转型升级、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和科技型企业落地,全面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前期因为信息、平台不对称等因素,一些优质科技“种苗”往往隐藏在“潜水艇”下。西安以“支持科技研发—畅通科技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做强科技产业”为路径,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链,同时进一步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速推进“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形成新优势。
为让好技术找到好出路,上百人科技经纪人团队走出办公室,走进重点高校院所一对一服务。今年上半年,西安全市新增培育技术经理人837名、科技经纪人52名,累计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341个。越来越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拔节生长。
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展示(央广网记者张伟 摄)
“揭榜挂帅”诞生更多项目成果,新产品整装下线、实验室样品实现商品转化……西安科创潜能加速释放,成为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智”造能量涌动,企业竞逐新赛道,带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加速融合。今年上半年,西安规上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526亿元,目前,西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分别达到10431家和10186家。
伴随着“双中心”建设的批复,西安科技创新正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记者了解到,西安市将积极发挥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着力构建高能级实验室体系,建立面向基础前沿领域研究的长期支持机制。
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西安正建设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形成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活力迸发
高水平开放构筑新高地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古丝绸之路连通东西,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两千年后,应时代而生的“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多交往合作的火花碰撞而生。不沿边不靠海的西北内陆城市西安,正抓住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机遇,成长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
中欧班列(西安)首趟康佳家电出口专列(西安国际港务区供图)
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内,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洗衣机生产线持续运转;在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企业基于CMA高端架构下生产的产品搭乘中欧班列“专车”发往国外;爱菊粮油集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将我国“订单农业”复制到了中亚国家……经贸交往、人文交流的“驼铃”再次响起。
爱菊粮油、隆基股份、陕汽、陕鼓动力、法士特……企业产品不断“出海”的背后,可以窥见对外开放的无限潜力。
2005年开始,西安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的最大中心城市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有着“钢铁驼队”之称的中欧班列十年来不断“扩容”,续写着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故事。
截至9月27日,中欧班列(西安)今年已开行3946列,较去年同期增长29.7%,运送货物总重35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4.7%,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在西安国际港站,每天平均1小时40分钟就有一趟中欧班列开出或抵达。
今年1月—8月,西安全市进出口总值2318.32亿元。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7.8%。集聚运行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辐射范围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优势于一体,更多“陕西造”经由中欧班列长安号走向世界。
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西安今年出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提升战略实施方案》,20条措施聚焦扩大制度型开放、发挥“自贸+口岸+综保”优势等方面;
《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对标RCEP等规则深化对外经贸开放合作试点措施》围绕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促进平台通道建设、开展贸易业态创新等6个方面……将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共享RCEP落地红利,提升区域对外开放能级。
记者了解到,西安市深入贯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挥西安国际港务区“跨境+自贸+综保+进口贸易+口岸”综合优势,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和西安港口岸平台,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国际贸易西部大通道。聚焦建设“一带一路”商贸物流中心和“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中心,持续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努力打开发展新天地。
创机遇,谋发展、享未来。西安正发挥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门户枢纽的作用,创造更多的合作增长点。
目前,“+西欧”线路已拓展至21条,中欧班列内陆集结中心吸引东南沿海外贸企业、物流企业及电商企业落户,带动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逐渐完善的物流体系将西安从内陆腹地推到了开放的前沿,撬动着广阔市场,助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西安城墙成为了中外交流的地标之一(央广网发 李明 摄)
陆港“奔涌”已成势,古都画卷绘新篇。新时代的西安,在人才、产业、资本、技术、信息的良性互动中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崭新的西安答卷。
原文链接:https://www.cnr.cn/sxpd/jd/20231001/t20231001_5264387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