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最近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个都说年轻人不生娃了,为什么出门逛街遇到的全是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就连公交车上,三四个婴儿车一占位置,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假期的高铁和飞机上,也全是吵吵闹闹的小孩子。想问到底哪里孩子少了?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

我的回答,这是典型的身边统计学,无视客观事实的存在。

一方面,一切围绕孩子转,这是中式家庭心照不宣的通病,所以不管是假期还是平常,公开场合出现最多的场景就是家长带着孩子嬉戏玩耍。尤其是长假期间,多数父母更是为了带孩子增长见识,被动出游。

大城市小孩、宝妈身影越来越多,恰恰说明现在的多数家庭是少生精育,在孩子身上花费的财力物力以及时间精力,远超前几代人。

而大街上商场里,闲逛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概是因为大家都在疲于奔命,挣钱生存吧。毕竟这世道,年轻人守住生存成本边界线越来越难了。

另一方面,“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这是一个无法避而不谈的话题。事实上,过去这几年的出生人口、生育率有直观的体现。

2016年放开二胎第一年,全国出生人口还有1786万,随后6连降,到了2022年出生人口只有956万,较上年减少106万,首次迎来人口负增长。根据目前的产妇建档信息,专家预测2023年新出生人口或不足800万。预测如果属实,意味着2023年的出生人口较2016年直接减少近千万。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11

很多人对千万人口没有概念,这么说吧,我们熟知的以色列、瑞典、比利时、新加坡、芬兰、爱尔兰等国家,人口均没有达到千万。

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总人口也只有5160万,换句话说,按照目前的生育速度,我们五六年就能生出一个韩国。

进一步理解,我们现在每年的出生人口仍然有956万,倘若在大街上、商场里、小区里见不到萌娃的身影,那才是不正常的。

当然了,今年公共场所父母带孩子的情况之所以多见,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放开了,可以下楼了,可以外出了。前几年病毒肆虐时,孩子们都在家里躲着,一年到头也下不了几次楼,更别说坐高铁、坐飞机旅游了。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22

事实上,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而且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波及幼儿园招生和医院产科了。

首先,幼儿园正经历从曾经的“入学难”到如今的“一生难求”。

过去几年,幼儿园“抢学位”、“拼关系”的激烈场面很多人还历历在目,没成想两三年时间,物是人非,幼儿园关停的消息响彻全网。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2年,幼儿园减少5600所,这是从2008年以来,15年首次有幼儿园数量减少,减幅约为1.94%。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33

幼儿园关停的原因是明摆着的,生源不够。继续追溯则是出生人口锐减,5年幼儿减少近千万。冲击有多大,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倒闭潮的来袭几乎令它们无所适从,毫无招架之力。

为什么受伤的是民办园?因为政策明确规定,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要达到50%,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要达到85%。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44

意思是,公办园按照现有标准是可以招满的,但为了达到5085标准,还得再对外招生,扩充班额。众所周知,公办民办实力悬殊巨大,所以在生源骤减的背景下,民办园只能被动挨打,尤其是一些生源大幅缩水的地区,民办园当初开办得有快,现在死得就有多惨。

不要以为幼儿园招不满被迫关停的情况只发生在三四线小城市,今年以来,北京、广州、深圳、杭州、长春、青岛、成都、济南、大连等城市,都发生过类似情况。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55

以成都为例,曾经学位紧缺的高新区,有15所公办幼儿园发布春季学期空余学位招生公告,空余学位300余个。成都郫都区犀浦街道,甚至有一些幼儿园招生人数为个位数甚至是0。

另外,今年的出生人口倘若真的不足800万,意味着四年后的今天,幼儿园的关停潮将会变本加厉。

所以今年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幼儿园关闭潮的到来,除了生源速减的原因,其实还有政策方面的因素,比如民转公、国企接管等。总而言之一句话,前些年扩建得有多积极,未来关停的就有多痛苦,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当然了,我个人觉得,单纯从竞争层面来看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包括3年后的小学,6年后的初中、9年后的高中、12年后的大学,上学难的问题将自动缓解。因为生源存量竞争的背后,理论上是利好学生的,自然也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焦虑。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66

其次,产科也迎来了关停潮。

9月中旬,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发布公告称“正式关闭产科”。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过去这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关于产科关闭的讨论异常激烈。

但殊不知,医院产科关闭的情况,早在去年就已经集体上演了。

据统计,从2022年起,江苏、广州、浙江、温州、安徽、河南、黑龙江等多个地方的几十家医院相继关闭产科。关闭的主要原因是孕产妇数量减少,生育率逐年下降。

我说几组数据,大家感受一下:在浙江,一些地区一年的分娩量从2000人,降至最低500人;在江苏南通,8家助产机构分娩量降幅超过20%,泰州降幅更夸张,较5年前减少3成;在最能生的河南,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81张床位,8年前分娩量高达8000人,现在降至不足5000人。东北三省的情况更糟糕,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过去分娩量一天有七八个,现在几天才一个。

5年前同事生孩子时,我曾去医院探望过,当时的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住院部过道上都安排了床铺,产妇扶墙排队走,准备发动,行人走路都要侧着身子,产妇的隐私更是奢求。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77

现在呢?不少人反馈,县医院就自己一个人生娃,享受到了VIP服务。还有人表示,刚到医院护士异常兴奋,看到产妇眼里放光,几个人一拥而上,根本不需要家属陪同。

连广州江浙这种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都出现了产科关闭,其它小地方就更不必说了。

当然了,目前来看,最先感受寒意的是乡镇卫生院和县城的医院。

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生育主力军是95后,这些人家庭条件不错,精益求精,对生育的医院要求较高,乡镇医院、县医院产科自然是看不上的。概括地说,医疗服务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集中;二是小城市人口流失严重,生育需求也跟着流失了。

从过去几年的结婚登记数据来看,未来几年出生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不可避免,届时产科关闭风波势必会进一步传导至地级市,甚至是省会城市。

事实上,少子化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冲击幼儿园和医院产科,真要细究起来,与之相关的上下游行业,无不遭遇重创,比如月子会所、少儿培训、玩具、辅食等,最典型的是生产尿不湿、奶粉、儿童服饰等产品的企业,短短两年时间,已经淘汰过半了。

而产科医护转岗,教师岗位不吃香,这些影响也会随即发生。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88

当然了,正如我们一贯所言,孩子和房子就如同硬币的两面,当年轻人越来越生不出孩子,可以想见房地产未来的下场会有多惨烈。每谈及此,就有人说我是杞人忧天,可眼面前发生的一切不就是最好的力证吗?90后靠自己购房率不足1成,生育率就更低了,70、80后发奋图强为孩子购置房产的思想,在90后、00后这里需求彻底断层了。连开发商自己都说,面对觉醒的一代,谁都无能为力。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要归结于年轻一代观念的转变,既有受国外新思潮的影响,也有现实压力所迫。每年毕业生超千万,内卷肉眼可见,就业挑战巨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养活自己都难,不得不放弃结婚买房这些高难度的人生操作。

产科关闭潮,幼儿园一年关停5600所!“少子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插图99

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看电影、旅游、参加音乐节、玩剧本杀、养宠物等讨好自己的场景上面,而不是像80后们,一板一眼遵循深厚的传统观念,把青春和工资花在买房、结婚、生娃等深不见底的投入上面。他们更注重当下,拒绝过度思考未来,不为未来焦虑。

有人总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年轻人不努力,动不动就躺平摆烂。平心而论,以后留给优秀寒门子弟的路很不好走了,因为上升通道越来越窄。

留在大城市,不仅要和人精们竞争,而且还要承受高房价的压力。小城市表面看无忧无虑,实际上更是龙潭虎穴,既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还要唯周公子们马首是瞻。

是的,我真正想说的是,倘若大环境不改变,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买房、不愿意生娃的情况还会加剧。新生儿减少波及产科、幼儿园、母婴、教育、房地产等行业,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毫无疑问也会更严重。

我今天聊这些,并无半分释放焦虑的意思,我只是在平静地陈述事实,我这么说也不是为了给自己叠甲。说实话,有时候我也很迷茫,我们一边想要发展,想要大量卖房卖车,提振消费,一边却又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顾,宏观只讲消费和预期,对微观层面的就业和收入,总是避而不谈。这和左脚踩右脚螺旋上天,有何本质不同?

日韩两国,过去十年正经历的出生人口大幅下滑,少子化情况愈演愈烈,老子化程度不断加速,两个数字一减一增,正在动摇国家发展的根本。但从日韩不断的折腾,催婚、催生无果来看,或许顺应时代的发展,接受经济的缓慢增长,才是尊重客观发展规律。

原文链接:https://new.qq.com/rain/a/20231011A0AM5V0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