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是什么?

万物互联是什么?插图

在过去的四十年,信息产业正在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不论是通讯,还是商业,由于信息的产生和流转,都在将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和丰富。

但目前的信息化,还只是保持在信息归信息,物品归物品的状态。也就是说,信息只是在电脑、手机上流动,信息与物品的关联性,是很浅层次的。而信息就像是一种生物——不妨把它想象成穿过巨石的大树,或者遍布池塘的水藻——会逐渐渗透到物品中,最终成为物品的一部分。

当信息与物品合为一体,物品之间就会发生更加有效率的连接。这就是万物互联。

– 为什么万物互联会发生

从我们做bong这个过程来观察产业,首先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产业链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能够支撑「信息进入物品」。不论是低功耗蓝牙技术的发展,还是生产制程的优化,产业链条都在大幅度的完善,为「信息进入物品」提供基础条件。比方说,一年前的bong I,是当时的代工厂做的第一款手环;而bong II的代工厂在接我们的案子的时候,之前已经做过一款其他手环了——这些经验的累积成为更加优秀的生产力,驱动产业向前。

其次,智能手机让我想起十年前的电脑:高度集成,啥都能干。之后电脑逐渐的被分化,客厅里的叫HTPC,播放音乐的叫MP3,打游戏的台式机,写文档的笔记本……而现在智能手机似乎也在这样一个状态:普及完成,过度集中,而发育在减缓——手机被分化也是发展过程的必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软件,在变成硬件,而这些得以发展的硬件,无一例外不是在做「手机做的不够好」的事情。为什么智能秤可以获得大的销量?因为手机不能踩……为什么智能手环可以获得大的销量?因为手机不能24小时随身戴……这些抓到了「手机做的不够好」的硬件,在逐渐分化手机的使用场景。而这种分化只会是越来越多。

人是很难构想未来的,因为人停留在现在的信息隧道之中。所以,我们不妨用更高维度的视角来洞察信息的发展。几千年来,人类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并没有变化: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指触摸,用嘴巴讲话。不论是猿人洞穴中的壁画,还是最新的VR成像,都是在为人类的视觉服务;不论是飓风吹过森林的呼啸,还是hifi音响,都是让人类的耳朵接收信息。为什么触摸屏可以适合老人和小孩这些「无高超技能」的用户使用?是因为键盘和鼠标太不自然了——让人类觉得更自然的东西,将会战胜不自然的。这便是伟大的道家哲学的精髓:道法自然——规则是是遵守自然的,而自然就是人类的感知,人类和世界的通讯方式。

所以,不论是从产业基础、手机的发育阶段,还是「道法自然」,都是在证实「万物互联」发生的必然。

而这是信息产业的下一个,也是最重大的阶段:信息真正进入物品,而物品互相连接。

– 万物互联的三个领域

如果我们可以让我们的想象力将现在的信息服务碎化到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思考信息的问题了,只需要思考物品的问题就可以了。

那么有三类物品:静止的物、移动的物、在人体上的物。

第一类物品,现在多数以智能家居的形式在发生。这类物品即使偶尔被移动,也仍然是基本固定位置的。这类物品将产生三种价值:通讯基站、环境捕捉和信息呈现。通讯基站,其实现在的路由器已经在实现了,可以有通讯能力的静止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基站。环境捕捉,比如nest这类,家用摄像头,除了感应环境的基本参数(比如PM2.5、光线等),这类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人的行为的捕捉上。信息呈现,比如电视、体重秤上的屏幕、音箱,承载了将信息呈现给人类的视觉或者听觉的价值,信息呈现将会无处不在。

第二类,移动的物,一般情况下是交通工具。Tesla如果是个过份的例子的话,其实你只要观察下出租车上是如何被信息工具包围的,就能够体会到,现在,汽车已经在被信息工具给「寄生」了——那是因为汽车作为一个产业的发育是非常缓慢的(相比于信息产业来说)。更别提飞机、轮船了。所以这一类物品,其信息进入的过程,在短期内,应该更多的是由其他信息工具的寄生来完成。而这一类物品的关键其实是探索人和交通工具之间的关系,并创造价值。

第三类,人体上的物。和第二类的逻辑类似,在短期之内,这类物品还较难进入到人体之内,所以基本上会以「穿戴式设备」的形态存在。这类物品的关键是用户粘性,也就是使用上的便利性和产生的价值要有个比较好的比例,因为这类物品一旦脱离用户身体,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万物互联,准确的来说,并不是「很多物品互相通讯」,而是「所有物品互相通讯」。在未来,当「智能」像现在的电一样普及,我们不会在强调「智能」这个前缀,因为所有物品皆智能。

因为利用现有世界的逻辑一般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未来,所以我们可以把「万物互联」时代的万物,想象成互联网网页——互联网串接了所有的网页,通过超链接、搜索引擎、follow、rss……Google的核心算法是page rank——拥有连接数多的网页比连接数少的更有价值——而这个逻辑的原因是,这说明该网页的交互更多、曝光更多、占据人类的时间更多。我想这也是万物互联时代的逻辑:

自然连接,增加交互次数。

「创业之光」系列,是bong智能手环创始人顾大宇在创业之路上写的一些心得,有可能是感性的故事,也有可能是非常理性的总结。将会陆续在dayu的公众号(dayuwow)上连载,希望能够对创业者有些许帮助。

原文链接:https://www.techweb.com.cn/ucweb/news/id/2103777?isappinstalled=0&from=timeline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