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 家·人
《家·人》是一个对于家具与使用者特征关系的整合性设计。中国是一个注重“家文化”的国家,在家庭中无论是物还是人,都承载着时间的痕迹。而家具就像家中的一份子默默的陪伴,作品以“全家福”的形式呈现,在时代的对话中,将产品个性化差异引入到人们生活之中,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提取上个时代的家具细节元素,并结合现代简化几何风格元素进行构成,在方圆之间完成产品的形式与功能的融合。产品本身是具备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的缩影,两把靠背椅子在场景中央,就仿佛全家福中的父母,而中间的茶几,左侧的落地灯以及右侧的边柜分别意为家中的幼子与长子,在父母中用户与成长后在两侧守护父母。将“家文化”的隐喻暗藏于产品的细节之中,在寂静中述说着社会变迁对家居发展的影响。
设计师 侯旭南
作品名称 交织
我将我的题目定为“交织”,并想通过这两个字来引出我的方向。首先这两个字需要单独理解。“交”意为交流,互动,产生关系,我方向的第一点便是寻找一种让材质与材质间产生对话的方式。
“织”意为穿插融合,即一种结构,第二点便是寻着结构的可能性。最后将两个字合起来理解,便是材质间的融合和结构是密不可分的。材质间的融合必然产生一定的结构。结构又可以为材质间提供互动桥梁。
最终我决定将弹性材料聚氨酯包覆氨纶包覆在坚硬的框架之上,使框架材质给予弹性材质以支撑,弹性材质又呈现框架的形态。通过支撑这种结构语言使两种材质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互动与交流。
设计师 潘新宇
作品名称 织与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展飞速,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在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却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危机:高离婚率、单身贵族、剩女宅男、安全感缺失、高发的心理问题等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没有良好的疏通情感的渠道是导致现代都市病的主要原因。本设计通过线轴这一元素,加之传统的手工毛线编织工艺,试图营造一个质朴、本真、恬静的治愈减压生活氛围。希望人们静下来,远离尘嚣,享受手作的温度。在“慢生活”的体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让人们在沉闷的氛围下转换心情,给人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希望,还有面对未来的勇气。
设计师 滕 达
作品名称 模·方
人性化,自由组合,功能多样性打破传统的储物形式,结合了柜,架,凳形式为一体的设计,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或家居环境来改变使用形式,其数量也是由使用者根据当时的使用空间环境来自由决定,单个柜子可以当凳子,床头柜等其他功能,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改变柜子数量,多少,多大都可以改变,可以不断叠加来增加柜子的形式和扩加使用功能,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打造的无限储物和自主形式的需要。
设计师 赵广阔
作品名称 老年人-浴空间
老龄化在加剧,越来越多老年人问题等着解决,调查得知,现在老年人在沐浴前后换衣服和沐浴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质下降,腰腿不好,身体平衡力差。老年人沐浴行为会由原来站着洗站着换衣,到站着洗坐着换衣,再到坐着洗坐着换衣的转变。 《浴空间》的设计满足老年人从初老期(年轻老年人)到老年期的使用。 《浴.衣坐凳》与一高一低扶手功能相加,安全稳定,辅助老年人更容易坐下和起身。以扶手为轴,坐凳可轻便,灵活转动,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转动到适合的位置,更衣、沐浴、泡脚……高扶手上的置物托盘可上下调节,左右旋转,老年人可根据需要调到适合的高度,盛放手机,手表,眼镜,梳子,干毛巾,衣服等,洗完澡后方便拿到衣服,发生突发病况时,能方便拿到手机与子女联络。 《三脚吸盘花洒高低调节器》的设计利用吸盘原理,灵活,方便,老年人可在自己需要的高度上固定,满足老年人站着或坐着沐浴的高度需要,也解决了老年人洗头拿花洒的困扰和花洒高度带来的不便。 《多功能衣挂》的设计由挂钩、镜子、小托盘和壁灯多功能组合,对老年女性的关爱,满足老年人的情感,增加浴室的趣味,营造轻松舒适的浴空间。
设计师 刘辉东
作品名称 互动塔灯 /机械语言
互动塔灯
设计的来源是对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略得事物的重新思考与再设计,我想表达的不仅是灯塔的几何造型本身,而是如何利用灯塔的特性与使用它的人发生互动,为使用者带来趣味的使用体验。
机械语言
工业化的发展无疑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从工业机器提取具有代表性的视觉语言符号,并通过设计师对这种视觉语言的编码再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眼前,同时,不仅是为了视觉的享受,也将符号背后的历史性和故事性融入设计,与使用者产生共鸣。
设计师 李冰琦
作品名称 IDisorder
交互感知沙发。由两个形态相同的单人沙发组成的一个整体,外形似无数气泡构,当使用者坐在一边的“气泡”上,用手触碰表面的“气泡”,另一边沙发上对应的“气泡”会随之发生收缩,坐在这两个单人沙发上的使用者们就可以通过触碰所坐沙发表面的“气泡”进行交流。该沙发运用了机械设备与感应装置,用一种看得见的连接,将真实生活中的物品连接在一起,达到了使得使用者通过该连接“联结”到了一起的效果,这种不同于单纯线上交互的联系方式,其最大特点就是来源于我们所处的真实的世界。
该互动沙发通过传感器与机械控制,将人的意志用机械连接起来,使得其感知体验可以随着其能动意识来通过沙发来进行互动交流,传递触觉。且感应产生的“气泡”的形变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一种接触式的身体语言。而当人们处于不同的空间时,该沙发更能凸显出其“触摸式”沟通的特点,可以远程进行互动感知,相对于无形的线上交流,这种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方式显得更加有趣与真实,能给人以心灵的温暖。
设计师 刘晓聪
作品名称 自由
科幻电影里出现的很多场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下都一一变为现实,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在经历着不断的改变,种种迹象表明,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家居生活中将有望彻底告别线缆的束缚,不管是居家生活还是交通出行抑或是机械生产都会迎接真正的无线时代。《自由》的设计正是基于无线传电技术结合家居生活的全新理念:灯体可以随身携带到要去的地方,只需要放置在相应的基座上就可以实现照明,不用的时候拿下来即可。因为技术特有的灵活性,所以在不同空间放置基座后,只要几个“自由”移动的灯就能实现智能家居的功能。
设计师 李弘宇
作品名称 Blend
家具,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与文化形态,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的发展,呈现迥异的风格形态。我的作品旨在探究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结合家居设计的趣味性,寻求最佳的契合点。 造型选取明清家具作为传统中式家具代表原型,极简主义家具作为现代西方家具代表,在研究其来源以及发展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趣味分解和重组,有机地融合,呈现出一种新的美感。
设计师 陈倩妮
作品名称 时间的痕迹
时间是我们无法握住的东西,但它真切的存在于任何事物的表面,并以不同的样子的呈现以证明它真实的存在,就好像一扇锈迹斑斑的大铁门,一块风化残破的砖头,一面老旧且墙皮开裂的墙一样,它们传达给人一种时间的沉淀感。我把这种沉淀感,叫做时间的痕迹。3d打印这项技术不同于任何传统的工艺技术用,它可以实现任何你想要表达的形态。作者希望通过3d打印这种数字化制造手段与自然的墙面裂缝肌理结合,去表达墙面裂缝的另一种残缺质朴的美感,作品寄望于通过这种肌理形式给人带来时间的沉淀的感受,把自然裂纹的意境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也让数字化产品的设计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的视觉感受。
设计师 张 咪
作品名称 FOLD
《FOLD》的设计来源于一种立体的三角围合折纸结构,该结构有超强的伸缩性和韧性,能够随意呈现连续的弯曲扭转,这让我想到了起伏的褶皱,我尝试用一种非线性的关联性去解释它,以提取的线框结构作为基本单元,将其覆盖在起伏的自由褶面上,通过镂空多少去组织光线,以数字化设计的方式,将形态的改变与光线的变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并通过3d打印的制作手段去实现,避免传统工序的复杂性及不可实施性。
设计师 周晏利
作品名称 隐约
朱自清曾说过,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人生是一道辩论题,人本身也是个矛盾体,我们想要自我但又活在穹顶之下,想要有一地方独自静静,但我们又想向外窥探,我们想突破束缚又想自我保护,感性与现实在互相纠扯。也许有那么一个空间一个地点,我在这里可以自我冥想又可以观看世界,缥缈的界限,似乎那蒙上你的双眼,可是世界都在你的眼里。
利用藤编编制肌理给人塑造出面的感觉,当你贴近肌理时,你会看见外面的事物,这也完美诠释格式塔视觉原理,也贴合私密与半私密的设计概念,产品本身的形态材料也都给使用者安全感和私密性,同时这个使用方式也给使用者自主的空间选择权。塑造出一个让使用者放松的空间设计。
设计师 安新妹
作品名称 旋霓
废旧纸的新的利用,开发出新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木材为主要原料的新家具材料;利用废旧纸张新材料制作出环保方便的新型家具。以废旧报纸的粘接,并压合成型而成的组合家具。
作品仿生自水滴滴落水中的一瞬间荡起的涟漪为造型出发点,表现出中华文化中对动与静的微妙契合关系,清静淡然的人生态度,做中国特色设计。正所谓“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设计师 梁 缘
作品名称 棕影
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工业材料的替代,让人们的生活离自然越来越远。探讨和谋求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生活与自然材料的结合,成为了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棕纤维是我国民族性特色自然材料之一,如何将材料利用在家具设计中,让生活与自然结合,成为了设计的重点, 绣墩是一种坐具。是凳子中的佼佼者.灵秀.而且富丽。造型结构独具一格,让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自然朴实的展示,既迎合现代工业化的生产的需要又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我选择保留棕纤维自然生长的特色,又在传统绣墩造型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设计语言,将墩做两部分处理,上部分主要为棕丝材料,突出棕纤维自然形态,下部分做镜面不锈钢效果处理,突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对比,环境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
设计师 饶 宇
作品名称 瓷语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大生产已得到空前的扩大与提高,在物质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产品、产能过剩也随之凸显。而此时,合理利用资源以及绿色环保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以生产与生活中的日用废旧陶瓷为探索对象,从美学和实用功能的角度阐述创作的意义。将废旧陶瓷与其它材料和工艺进行融合创作,开拓废旧陶瓷的利用价值,变废旧陶瓷从几乎无用到有价值,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做出设计应有的贡献。
废旧陶瓷,在整体上失去了某种实用的的功能,但由于其自身具有光滑亮洁的质感美以及丰富的色彩美,再加上自然,生动的形式美,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材质与形体,通过设计把残缺而失去整体功能的废品陶瓷变成全新功能的“新生命”,实行功能化人性意识控制的产品是我创作的追求。
设计师 王俊辉
作品名称 “彩纳”系列家居收纳产品
“彩纳”系列家居产品是符合当下生活的收纳产品,针对现代的收纳需求的空缺。以多层收纳平面为主要构成主体增加空间利用率,借用多彩标示搭配手机和视野控制来方便查找收纳物品。
当今的家居生活产品较之前有很大的变化,相对应的收纳产品也应该有相应的进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们的收纳问题,在大量的调研、制作、试验和优化后新概念型收纳产品“彩纳”系列家居产品应运而生。“彩纳”系列家居产品让人们在享受当今丰富的生活产品的同时也能有一个整洁的家居环境。并且随着使用会自动养成一个良好的收纳习惯。希望“彩纳”系列家居产品能进化的越来越完美,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做些贡献。
优质生活从良好的收纳开始。
设计师 刘烁峰
作品名称 布居-个性化的网购家居产品
“布居”——个性化的网购家居用品,依托于网络销售模式,在传统模块化家具中加入“个性化”的理念,以“缝制家具”的概念为表达形式,通过调整模块不同的材质、质感、形状、比例以及个性化的定制部件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在材质上,将贴近肌肤的质感代入到家居用品之中,皮质的桌腿、牛仔的椅座、流苏的置物架等等;外观上,将动植物的表皮肌理进行提取借用,赋予产品更强的生命力;固定方式上,采用“缝扣子”的手法,各式各样的线、绳把“扣子”与各部件结合起来并固定,将家居用品与缝纫产品进行链接,产生“缝制家居”的理念,在功能模块之外赋予产品更多可选择的个性化元素,让“个性化”渗透到产品的每一处。
设计师 毛 雯
作品名称 Flexi-Stool灵活的凳子
从古至今,家具一直是人们维持平常的生活、从事于生产实践和进行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现今,家具样式越来越多,用料各种各样,品种齐全,用途不一,家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及大的改变,人们居住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人们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电脑替代了手工劳动,交通工具替代了步行,家庭中各种家务劳动也都被家电替代,现代人工作越来越繁忙,没有时间去健身房,逐渐地人们离运动锻炼越来越远,身体素质变差,因久坐不起和缺乏锻炼而引起疾病越来越严重;在这种居住空间小,需求量大,缺乏锻炼的现代生活环境下,灵活的凳子将家具与健身器械相结合,满足家具功能的同时可以进行一系列健身运动,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人们的更多需求,让现代人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设计师 陈佳丽
作品名称 人性化提醒的智能家具
本产品的设计理念是能够让现代人在快速节奏的工作状态中,能够健康,安全的工作,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状态。该设计是结合国内外智能家居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当代青年的切实需求,立足与我国的生产实际,采用当下最热门的物联网技术设计制作一款能够让现代人能够更加健康舒适生活的智能家居。
设计师 史 慧
作品名称 碳纤维荷叶椅
生命的脉络在即将消陨的状态下反而显得更加清晰,如同残破的莲叶。通过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展现出荷叶枯萎的形态,将新与旧,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与一件物品中,展现矛盾与统一的关系。而这种矛盾正是我们更应该思索的。
设计师 刘松洋
作品名称 合
老年人公园休闲长椅,使老年人娱乐活动更集中,以促进老年人交流,增强了团体性以解决老年人的“空巢”,起到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的作用。中间一块区域,用来承载棋盘等物品,四周的区域用来坐人和进出,最多提供两组玩牌或下棋等桌游的人群使用。
设计师 张 磊
作品名称 棉
面对依然怀有梦想,对未知充满希冀和憧憬,需要适时远离忙碌的工作和冰冷的水泥城市的年轻人。在下班回到家中,使他们能够享受到身体及心灵上的放松与舒适,由此联想到棉花糖,满载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香甜的味道,柔软的触感,以及温馨的颜色,棉花糖的特质是柔软,舒适,轻巧,所以想做一件家具结合棉花糖的可以给人们回家休息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空间,供人们放松,看书……
设计师 尹良驰
作品名称 有限•无限
“有限•无限”是针对蜗居家庭在狭小居住空间中生活不便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围绕目标人群在居住空间中吃饭、看电视、睡觉几项需求展开设计。产品系统由五种模块组成,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适当摆放,分别满足上述三种需求。
设计师 徐程宇
作品名称 画趣
主工作桌形状采用回旋镖造型,象征自由不失松散,分为两个工作区,小桌辅助主桌作业,组成半包围状,形成一个私密空间。以工作者为中心,半包围发散,充分利用空间。可以发光的透台,便于CG画师拓印草图。居家办公家具作为室内的重要陈设,通过设计工作桌与办公家具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产生愉悦感,为SOHO一族更好的表达自我个性和情感。
设计师 吴小昆
作品名称 染色体
“染色体”是一款完全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家具系统,其基本模块包括五种亚克力连接件,以及两种实木板,通过不同组合你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家具。并且该系统可以基于染色体在线设计平台来进行参与性在线设计。该设计对当前的设计创新——参与性设计——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探究和实践。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利用新技术与互联网,使得设计呈现出来这种新的模式产生较大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本文以“染色体()”在线设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例,从病毒式营销竞争到实验性在线编辑器和互动社区,再到模块化家具——以真实的实践过程案例进行具体说明——将使读者领会理论,体会效果。我们可以得出,参与性设计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其中蕴含着巨大前景,是新世纪设计师所需要掌握的一种设计思路。
设计师 任 伟
201546808f_550.png.bak&thumbnail=660×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作品名称 玉情语作品材质 老榆木设计时间 2015年5月设计师 平云龙” />
作品名称 玉情语
针对玉石爱好者而设计。居家生活中,一些喜欢玉石的朋友来家中做客,两人在案前迎面而坐,在案子上赏析把玩玉石,谈彻古今,切磋历史悠久的中国玉石文化。
设计师 平云龙
作品名称 来往
在中国当代的社会大环境下,随着房价越来越贵,工作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独生子女自立能力渐弱。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婚后与孩子隔墙而居。初衷就是既可以彼此照顾,又可以保有一定的私人空间。但毕竟婚后的两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碗汤”从老人的手中热腾腾的端来,但孩子们仍然在梦里。若等醒来再用,早已没有了温度。在不工作的时候,闲暇的时光里也许应该切些水果,拿些点心到老人房间聊聊天,回忆儿时乐趣…..本产品就是为了在老人与儿女的来往中增添一份方便和找到一种乐趣。在每日的一来一往中家庭生活也更加和谐与幸福。
设计师 刘诗慧
作品名称 塔椅
椅子传达了以包容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变化的理念,强调椅子的负形空间与人、居住空间之间的关系。空气在椅子结构中自然流通,回家的时候把外套往椅子上一搭,散除汗气;擦干头发后的湿毛巾直接晾在椅背上,率性直接。镂空的结构还可以把淘汰的衣物利用起来,融入家庭的温情和成长记忆。椅子以几何元素构筑了基本的造型,但这只是设计的一半,只有椅子最终被人使用并且融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才是这个设计的最终理想形态。
设计师 廖辉裕
作品名称 木•陶致茶
从饮茶这个传统文化出发,制作一套由材质出发的茶具。茶具主体部分是由陶瓷制成的,叶混合在瓷泥中,经过烧制之后,茶叶可能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茶叶的肌理还是留在产品的表面。
设计师 黄若瑶
作品名称 吐槽的椅子
设计本身描述的是关于“椅子”作为一个生活物件的思考。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久坐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隐患,但是仅仅设计“一个坐具”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椅子”通常只是单向的交互,我希望能添加一层主动机制,能让“椅子”与人交互,构建人与“椅子”的双向互动关系。通过固定结构构建一个虚空间,通过数据采集以及算法分析,能够让“椅子”了解人,理解人进而关心人,而不是让“椅子”这类事物是机械的冰冷的,而是有温度和情感体验的。
设计师 胡春波
作品名称 窗边茶乐
这是一套为退休的老年人在窗边喝茶看报所提供的产品。当饮茶之前,杯子里有之前剩下的残茶时,可将剩余的茶水倒在滤器上,茶叶和剩余的残渣将留在滤器上,在窗边的环境下晾干,可以把茶香飘满窗边,晾干后可以放在身后的靠垫中,有安神之效。过滤后的茶水通过引流给苔藓提供水分。
在过滤器的部分先蹦上层纱布,再放些鹅卵石,可以对稍微烫一些的茶水起到降温作用,然后通过棉线的引流引到草皮上。
在棉线头拴上块小木头,方便控制棉线上水流的方向。将杂志有一定角度的折叠可以让他立在下方平面上。
设计师 邓绍龙
作品名称 伴
作品《伴》希望营造出一种孩子和父母共同读书的氛围,在调研中发现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而阅读像一个纽带联系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和沟通。作品由一个桌锁住两个倚的形式所组成,桌是连接两个倚的核心,符合阅读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状态,让读书行为成为家庭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陪伴父母与孩子。
设计师 陈佳雨
作品名称 肌肤之癖
有一部分人群通过与肌肤相关怪癖行为(非病态)如拔腿毛,抚摸汗毛等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慰藉,我想要在一件产品的常规需求上,加入一些满足所针对人群的需求设计,例如作品上的不同质感的毛发可以让喜欢抚摸毛发的人群实施癖好行为儿得到心理慰藉。同时发现癖好这种行为有私密性,所以在软体沙发和桌面的皮革上是不易看见的透明细毛,半透明的皂基也令与肌肤之癖的相关元素例如牙套,各种毛发等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私密感。
设计师 张 静
作品名称 序
“当局称迷,傍观见审。”,而今我要反过来说,当局者清,旁观者迷。作为当局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事情的规律顺序,而旁观者多半是从某个时间节点直接切入看问题。很多问题在当局者和旁观者的眼中是不一样的,看似无序,实则井然。这是《序》柜的灵感来源,当你第一眼看到序柜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漂亮的产品你并不了解他的特别之处,能看到的只是漂亮的线条与长长的腿,还有铜木碰撞出的韵味。但是当你试图打开它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知从何开始。
序柜的不同之处在于序柜的每个抽屉之间都有固定顺序的联系。而只有你了解了内在的联系才可以将其打开。
设计师 李 燕
作品名称 囬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带来的物质的膨胀,人们对物质泛滥的厌倦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导致人们更想回归自然,寻求自然。《具体美学宣言》中指出:“人的精神与自然共存于相对的状态之中。。。精神若要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就是要将物质导入高层次的精神的场”,设计试图把自然界最原本的状态——大地的纹理导入至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与我们现阶段追求的人与自然共生相处的目标相吻合,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家具新高度的追求,回到精神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之中。
设计师 林若橙
作品名称 节奏治躁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安宁舒适,丰富多彩”的生活, 所以你需要放下烦恼,但是繁忙的工作往往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对于工作的压力你被迫只好愁眉苦脸。面对城市生活如此的“快节奏”您是否尝试停下匆忙的脚步,找回被遗失的节奏。
结合当下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利用节奏在产品中的作用,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让使用者互动竟来将潜意识内躁动压抑的情感充分的释放出来,从而在预防性治疗心理中存在一定的作用,同时达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效果,传递健康的解压方式,为需要的人们带来快乐。
设计师 曹泽宇
作品名称 人与“人”
人与人的身份包括“你、我、他”,三者身份都是在生活中发生微妙的转换与互动。人们喜欢给他人指定性赋予一定语言符号,我在这里选择以人偶与人产生互动,探究人与人的关系。人在有些情况下是无助恐惧的,有时候被人所摆布命令,此刻人即为被把玩的“人”。人们不愿意将内心推给广义的人去获得廉价的感情,但在他人互动时又渴望被关怀,当我们矛盾对立时做出的决定与改变,我们与他人的身份关系就会随之变化。
设计师 范诗雨
作品名称 既醉亦醒
用酒瓶自身所能表达出的语言作为表现的主要载体,用端制其的支撑作出拟醉的状态来说明器物自身醉状的情感。用醉酒下的常态去与清醒真实的我们作出一个对比,并以酒精这样的媒介去思考:醉酒状态下迷离的大脑与虽然是醉酒常态下的器物展现的清晰。
设计师 张伯沅
作品名称 自在
现代激烈的竞争机制和过快的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的是过重的生活责任与负担。人们在忙忙碌碌的追求着,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被模式化,概念化,慢慢的人们忘却了在忙碌追寻什么,在为什么 而忙碌追寻。太少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时,我们需要静静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放松身心,观照我们自己的内心,多倾听倾听自己的声音,享受一段与世无求的安详时光,让自己的内心回归本有的自在。
设计一款可以让人身心放松·回归自在的坐具,在日常生活之余可以用来打坐,放松身心,使身心回归本有的清静,获得自在安详。
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以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在传统的四出头官帽椅样式的基础上,进行造型的简化概括,将椅子的部分结构统一在整体的造型中,使椅子的造型,整体,简约,稳重。再以稳重的基本型梯形为元素设计桌子与屏风。家具系列化,营造清净典雅的氛围。
设计师 刘文娣
作品名称 新生
我的作品是由水泥和竹子组成,水泥和竹子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物品,然而居室里的水泥产品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如刷漆、铺地板、彩绘等。把水泥原材料隐藏得很深,而不受关注,对于竹子来说人们也总是只关注它的韧性、支撑能力和表面效果。我的作品是把竹竿镶嵌在以俄罗斯方块形态的水泥里,切割水泥展露出切割出来竹竿切面的效果,很多不同形态的水泥块可以随意组和成自己想要的形体,我自己所组合出来的是一面具有储物功能的水泥墙,展示出水泥原生态的效果和竹竿切面的形态,仅仅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然而它却达到了不同的价值,更得到了新生!
设计师 陈盼力
作品名称 卜算子·家愿
稚子掩于后,盎盂击于前,凄凄戚戚零落处,残镜伴覆釜。掀桌停父怒,走札挽游母,更铸离盒藏婚书,吾愿家和睦。这是一组因为父母的争吵所诞生的作品。
掀桌是为了方便愤怒的父亲掀翻它,实则是为了想让父亲冷静下来。离盒通过一层层的情感诉说挽留父母不要取出结婚证去办离婚手续。出走手札是为了母亲出走所作,表面看起来是鼓励母亲出走,实则是挽留。
设计师 刘旭浩
作品名称 有病、呻吟
作品围绕政治权力的功能与象征、转换与更新、想象与关涉的关系展开。
从中国传统宫廷绘画与个人日常生活中获取断裂的信息,以一种内在的,本能的方式处理和利用图式与对象。对那些看似不相干的图式与对象实现日常经验的转化,在功能性与象征性之间寻求矛盾。讨论其在生产及使用的脉络中被赋予的政治权力的涵义与意义。
设计师 肖嘉伟
作品名称 第二次别离
两个人刚分开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影子,怎么都挥散不去,我意识到也许真正的分开,是要在内心来一场别离,我重新整理了我们在一起时的信件和物品,把那些勾起我回忆的文字粉碎,将它保存在本身就具有盛放功能的日常器物中,探索人的情感与物品之间微妙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有的会被覆盖,有的会慢慢消失,这就像我们的感情,总会在时间与人的行为里得到沉淀。
设计师 巴文星
作品名称 切片系列
作品意图把生活空间中难以察觉的信息流动可视化,作者选取了物品被使用时的空间移动,磁场的形状以及天气气温的变化三个信息源,并分别融入到茶台,时钟以及灯具的设计中
设计师 梁文华
作品名称 苍耳的逻辑
灵感来源于身边自然环境中的野生植物,这些野生植物生长在城市与城市的交界之地,一片看似被人遗忘的荒废之墟。而因为这些植物的存在渐渐形成了这废墟之上的规则,一个微型的自然界共生圈。水,泥土,植物,生物和人类的活动被重新组合,慢慢融合入城市的行进中,这些植物也不仅仅只是在一季又一季的更替中默默消亡。我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现身上粘上了苍耳子,作为种子它们似乎在作出自己的选择,一棵植物的本能。这种本能让我想到我作为社会规则中的一部分,作为不同角色,或是一名学生,或是一名女性,或是一名恋人,我所要面对的选择和我对于不断变化的规则所坚持的态度。
设计师 及小羽
作品名称 上妆
梳妆台如嫁妆,里面承载了很多东西,一直以妈妈婚姻为起点来做这个事情。最后我想通过一些日常的生活物品来表达夫妻生活的不同场景。当拿起电话,你可以听到梳妆台上的每一件物品的声音,它都会给你做出不同的反应。梳妆台上每一件物品都是一种隐喻,去看待关于婚姻,爱情的关系。
设计师 江美婷
作品名称 我的大学
一粒沙子
从一粒沙子看到一个世界,
从一朵野花看到一个天堂,
把握在你手心里的就是无限,
永恒也就消融于一个时辰。
用废旧衣物碎片(我大学四年积累的衣物)去作为人生活痕迹和琐碎情感(我的大学)的一个承载体,将人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细微的零散的记忆碎屑建构搭桥以此联接到过往的一些记忆和时光痕迹,进行一种个人情感化的私密性的纪念缅怀和反观回顾,并将旧物的碎片进行重构以此来赋予旧物一种新的认知和被尊重。在这同时试图去探索一种将抽象性的感受体验或者观念在设计产品功能上得以表达的可能性和将个人化情感体验映像给大众,引发出共鸣的方法尝试。
设计师 姚 翩
作品名称 以学为镜
书房器物的主角应该就是书桌,所以要打造书房那么首需要考虑的必然也就是书桌了。书桌的演变必然是跟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过来的。书桌的前身是书案,在古时候,写字画画看书用的叫案,吃饭喝茶的叫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简化、越来越随意,所以到后来桌和案便也就不分家了,因此就有了现在的书桌。据调查现代中国比较流行的书桌风格有明式古典风格,简约、耐用,还有美式古典风格,法式风格,庄严优雅。现在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越来越重视,所以对于一个真正有精神诉求的人来说书桌的气韵尤为重要。而我的毕业作品就是一款书桌,上设有放置书籍与文房器具的空间,所取材质为皮革与镀铜金属。古以铜为镜以自视,故选铜,意以其古典沉稳的气质寓意并警醒世人应有有自视的意识再配上浅淡且易划损的皮革做桌面,传达一种濡雅、高贵、纯洁的气质,整体气质大方沉稳且不失优雅高贵。会是当代文人一个不错的选择。设计的重点是激发人们精神层面的思考,以此阐述人应以学为镜的观点并时刻警醒使用者以学正其身。
设计师 任鹏飞
作品名称 茶礼
礼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美的行为,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茶具无平底,以座为依托,便不能随处摆放,这便约束了人在饮茶时的行为,使之放慢动作,有时还要去寻找杯托,在不经意间加入了些许思考。礼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
设计师 郝津正
作品名称 侧耳倾听
在我的系列化设计中不论是衣服还是盲道或是胶带或是巧克力我都没有离开盲文,我想通过这些方式让他们从新重视盲文,使用盲文,开发盲文的价值,
这本应是他们的一种能力。爱也许会成为一种伤害,所以我不选择施舍,我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可能的。直到有一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和整个社会进行对接,积极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贡献,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设计师 张志刚
作品名称 礼
官帽椅作为明代硬木古典家具的重要代表,官帽椅由靠背、扶手、座面、椅腿四部分构成,左右两端微微起翘如古代官帽而得名。官帽椅主要供士大夫文人和贵族使用,在从隋唐到宋代再到明代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简单流畅的线条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讲究稳中求轻巧,简中求内涵,给人以洗练优美的的感觉。同时也形成了南北方迥异的形态,南方为不出头的南官帽椅为主,北方以四出头官帽椅为主。更是一种哲学的解释。
设计师 彭丽波
作品名称 上一刻
“上一刻”这个设计作品不是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的,因为我不想从中探求一个明确的答案。我 们身边有很多生命,它们微乎其微,但是它们也有快乐与悲伤,创造与限制,诞生与消亡。就像蝉在地下埋存三年,奇迹般的脱壳,高歌,发出伟大的声响,告诉我们这是夏天。我们无数次路过柳荫,听见蝉鸣,在不经意间闻到光阴的气味。夏天消逝,秋天来临,它并没有明确的参照。好像是树叶绿了,树叶黄了,树叶又凋零了。就好像青春。我们怎么就长大了。我开始坚持每天记录 生活中的点滴,企图不要将其忘记的那么快。有时还狂妄的幻想, 是否能把时光留住。我记录我们容易忽略的周遭或某个卑微的角落。才发现时间就是意识到它的时候 , 它已经离开了,上一刻的身份已成历史。 我以一小时分段拍摄了四百张图片,浓缩成十五秒的视频。它提醒我留意时光轻轻的脚步,让我们可视到一些……我很想把年华尘封,好似瞬间凝固的岩浆称为质朴 的岩石,而它尘封的物象,在高温的作用下化为气体溜走, 留下火山岩的空洞。当我们看到熟悉的器物外形,是如此的质感时,它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站在时间的什么位置看到了它……
设计师 吴 超
作品名称 有无用
四年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设计的内容不只是包括对产品功能及外观的优化和创新,也应该包括对现过去和现在设计中所存在现象的发问。
作品从发现问题的角度,关注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用与装饰的关系。选取常见的家居产品作为载体以木雕的形式进行装饰呈现装饰和功能的不同关系。
1、传统家具的装饰通常出现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局部,但由于部分人对工艺的极端追求,会出现装饰过渡的现象。作品以装饰作为主体,使产品失去功能(桌子)
2、当今出现了对功能要求降低反而强调装饰的现象。 选取满足基本实用需求的产品,通过木雕过度的装饰 (凳子)
3、传统家具的装饰也经历了由局部向整体扩散的趋势。作品呈现装饰由局部向整体的蔓延(花几)
设计师 杜晓晖
作品名称 带毛的东西
在沉睡的午后,突然感到身体胸口一阵冰凉,睁开眼睛, 我发现一名医生在用听诊器聆听我的心跳。这样的儿时经历让我感受到整个成长过程中我对“温度”的敏感。医院的长椅,黑夜中闪闪烁烁的荧屏,超市带血的死肉,补课后回到家凉了的饭菜等等,这样的物象都会给我带来寒冷的感受。反之,触摸毛绒卷曲的织物,玩具和 小动物,甚至是毛发或者肌肤,会给我带来温暖的感受。所以在我的作品中,我将用自己的双手每天为一个象征寒冷的三角形穿上一件羊毛毡外衣,让它们变得温暖可爱。最终会拼接为一个斑斓的圆床。
每一个羊毛毡外衣都是手工混色后的独特的颜色,整个气氛和色彩源于巴尔蒂斯的一张画。画面中描绘了一位舒展身体的少女躺在小床上的身影。背景射进来的阳光让颜色格外细腻,同时颜色中也透露了某种诡异和恐惧。因此,我也想捕捉到我曾经在那个年龄段才有的敏感和不安。也许是在童年世界向成人世界的转变中,我们需要自我调节 和呵护。
徐
设计师 徐 沁
作品名称 苔痕
将苔藓与陶瓷结合,在家具表面形成微型景观。旨让人们发现并关注苔藓的美,感受苔藓所传达出的寂静,生命之美 。苔依赖着潮湿的土壤,岩石生长,它的幽冷吸引我,“苔痕上阶绿”的美让我念念不忘。渴望在这规则的城市,能出现更多的不规则的自然景物。本次设计将苔藓与家居用品结合。表达我内心向往的田园般的,诗意生活。
设计师 吴 萌
作品名称 多肉旅行志
这是一次在“宅式生活”和“旅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尝试。以多肉植物衍生出的一套语言为表达方式,多肉植物的生存能力是极为强悍的,可是如今为了追寻引人注目的外形、特定的色彩和可爱的气质,许多家养多肉植物的生存条件被人为地更改,其结果便是如今的多肉植物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
正是这种奇特的巧合让我想到以多肉植物为语言来叙述“御宅族”的“宅旅”生活:原本野外/社会中生存的物种,在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之后,转变成与之前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生存状态。所以可以说,当今的“御宅族”是社会环境下的“多肉植物”,他们蜕变、转化,在新的生活方式下朝着新的姿态生长。
通过将不同时期的人们在旅行过程中的通信行为“多肉植物化”,这种呈现语言上的转化将旅行过程中人们普遍使用的一些通信方式,投射到旅行者和御宅族之间的沟通,用这种信物一般的形式作为横跨两种生活方式的纽带。某种层面上说,这样的呈现语言满足了“御宅族”身处“宅式生活”的同时也渴望“行于天地”的想象。
设计师 于明俊
作品名称 新生
皮草是一种天然的面料,以其自然本真的特点作为设计出发点,将家具设计与皮草设计相互碰撞赋予其新生,来源于自然而又回归于自然。我设计的是一款沙发椅整个形态是根据动物的形态转换过来的,沙发椅分为三个部分,金属框架、中层牛皮软包和表面包覆的皮草,金属框架就像动物的骨骼,软包就像动物的肌肉,皮草就像动物的皮肤,这样置换过来并以椅子的形态展示来就像给予以新的生命一样。将这种天然的材料加以适合的载体赋予其新生命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事实证明通过将皮草设计与家具设计相结合设计出来的家具让人使用起来很舒适,符合现代人的使用和审美的需求对皮草家居设计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设计师 赵晓盖
作品名称 黯斓
“黯斓“器皿以广口瓶为灵感恰当分割成为一组错落的盘碟容器。以当代设计的手法简化并提炼景泰蓝制作工艺,融合当代东方审美形式以“天、地、水、生”为意象,打破传统工艺对于纹样装饰的演绎,让纹样本身和使用者发生视觉和心理上的关系,将景泰蓝传统工艺以当代的形式呈现出来。
“黯斓”桌案以”方圆之度”为设计根基,以现代人的当代东方意识和使用方式为理念,为现代人提供书写、品茶、熏香的实用功能。
设计师 王祎南
作品名称 香气的表情
琉璃——晶莹剔透,香气——心旷神怡。我将视觉和嗅觉这两种感官体验完美的结合于一件艺术产品当中,给予人们全新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同时它更是一件艺术品。这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设计思维的革新,更是一种美的升华
设计师 张 倩
作品名称 置·象
运用玻璃的通透特性,几何简化自然元素的形态,构架出自己对细致之物的收纳产品。对饱含时光蕴意的首饰之物的收存展示是通透干净而存粹的,从而表达置于本,成于象,感于目而会与心的理念。
设计师 赵 沁
作品名称 家庭工作室
设计即造物,赋予物以新生是我此次毕设的出发点。在我看来,生命的存在,需要体肤。自然为本,以骨为体,以皮为肤,而造物的过程以及使用者对于物的喜爱便使物具有灵魂的存在,这时物就具备了他自己的生命。
SKELETON&SKIN家庭工作室系列家具将黑胡桃木与牛皮、以及植鞣皮两种材质组合而成。通过皮革材质自身的延展属性,使皮革具有三维形态;桌面两侧的活动盒盖使桌子的储物功能发挥到极致,架子可拆卸的托盘使置物功能具有灵活性,椅子自然垂落的皮革适应每一个拥有它的使用者。温润的皮革与实木接触,使使用者得到安心的体验。
设计师 生 茵
作品名称 拂
拂去尘,则以刷为器,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视的器物,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美。而反观现代生活中的刷制品,却明显的表现出物品的廉价感。使其自然中所带有的工艺之美消失于无踪。故而我选择了对于人类生活中最近也是最远的“刷制品”为主题创作我的毕业设计。而“刷”字亦代表了除去霉运的解释,由此也可见刷子亦是带给人们生活希望的象征。所以我们要刷新生活。
设计师 赵 彤
作品名称 点翠坊
利用工业用羽毛替代翠羽,结合现代简约的设计,将残美的点翠由脆弱的首饰转移到与生活更加贴近的家居之中。以茶器为载体,将生灵的力量化为绿叶的根本,融入文人的茶道精神。在我看来,点翠工艺的灵魂不在于翠鸟的羽毛,而在于那份匠人的心意,丰富多彩的他禽羽毛依旧可以延续点翠的精彩。希望通过现代的手段改良并继承这项失传的传统工艺,使之得到一定的进化与升华,扬长避短,保留视觉与灵魂的精华。
设计师 张可人
作品名称 守护
2015年的5月5日是母亲的生日,我希望能够将这个作品当做生日礼物送给母亲。
母亲每天回家之后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因为工作很累,有时看着看着就会睡着,反而受冻,我希望能够为母亲做一把摇椅,可以看着电视听着音乐,享受在摇椅上放松的感觉,洗去一天的疲惫。
摇椅的两侧备有毛毯,在摇椅上
犯困想睡觉的时候,很方便的直接把毛毯搭在身上就可以,不再担心看着看着电视就睡着而被冻着的问题。
从美的角度去思考孝,从细节去做到孝。孝不再是盲目的言听计从,简单的电话嘘寒问暖,或者重金购买的营养品,而是一种贴心的人文关怀。也不只是口号,不只是大爱,更应该从细节入手,让爱无微不至,让母亲在使用这把摇椅的时候,能够会心一笑,能够想到,这是儿子想母亲所想,感母亲所感,是彻底的为母亲着想才做出来的作品,让这种暖意从心底油然而生。
设计师 王兆明
作品名称 信·封
《信·封》出发点将传统意义上的“信封”二字拆开解读。创造出一种新的动词性质的意象化语境。给“信”赋予一种新的气质。也使“封”具有了更高形式的存世价值。在两字混沌中寻找奥秘。探索“信”与“封”中更深层的相互关系。发掘中国汉语言中蕴藏的智慧,同时也带给我设计灵感。通过榫卯结构互相咬合锁定的形式使”封”的理念在产品上充分的展现。也使“信”更加可信庄重。在打开方式上产品给人趣味性和探索性的追求,凸显人文关怀,使“封”的概念不那么严肃了,“信”的精神也得到进一步升华,变得亲切有人情味,可谓“大信”。“封”是外在形式,“信”是内在精神。这种“封”的形式就是“大信”精神的体现。
设计师 王珖皝
作品名称 常忆魏晋风骨
从儒家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的魏晋名士,引领了一个绝色的年代,演绎了一种不俗的生活。魏晋名士们通过对美近乎病态的追逐,对情感近乎偏执的坚持,对生活近乎挥霍的考究,将艺术推向了历史的巅峰。作品“常忆魏晋风骨”以魏晋时代的床榻为原型,融入魏晋时代流行的围屏元素,以古朴而明亮的绿沉漆之色为主色调,力求呈现出魏晋时代名士们与自然相融,与万物齐一的绝色风骨。
作品借探求魏晋风骨之名,阐述了人与人之间默契相合,又尊重自我的理想型社会人文关系。一切皆忠实于内心,从家居的原始之貌追溯到人性的原始之情。
设计师 韩佳辰
作品名称 光·旅
“白山黑水间,自是云游人”家在龙江的我钟爱那反射耀眼阳光的皑皑白雪,有褶皱的铝箔在灯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像极晴天的雪山山顶。“黑水映白山,白山倒黑水”山水呼应。通过作品将带大家游历我家乡的景致。
设计师 徐 蕾
作品名称 C
作品首先从“摇动”和“身体重力”双重方面考验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座椅的韧性;其次通过线条不同的疏密度突出作品的线条感,受力大的地方线条比较密集、受力小的地方线条比较稀疏,每一根线条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根据受力均衡的原理座椅侧面的线条呈现出了波纹状的曲面。
设计师 冯敬静
作品名称 开物
《开物》,表意指可开合的木作物件,其实就是让我们去了解物质材料的本性,古代有‘开物成务’这句成语,意思是通晓万物之理,方可办好各种事情。
这里的《开物》就是认识了解榫卯的的这项传统工艺,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开物’也符合作者对木材结构和榫卯的认知,贴合作品的使用方式。
作者以生活方式为考量,以榫卯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式、材料、使用方式等进行了剖析与实验,同时对现代实木家具进行了设计调研和分析以明晰其用户需求,最终提出榫卯结构在现代实木家具中的应用新形式。在整体观念的导引下,作者研究榫卯外生式结构形式,并结合现代的材料组合,突出其视觉价值外显的结构美学,进而达到更易识别和操作的使用目的,令家具在使用空间上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技术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使现代实木家具与目标人群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设计师 姚式凰
作品名称 藤坐具
藤是自然的产物,轻盈透气,强韧耐磨,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和弹性。因为它的特性,藤的加工工艺只有手工,每一根藤都经历工匠的手才能出现让人愉悦的曲线和通透的曲面。每一件藤编家具都有很浓厚的手工韵味,通过藤编家具能够感受到工匠的智慧和勤劳,每一件藤编都能折射出匠人的内心感受,可能他表达着梦想,或对着未来的憧憬。毕设的概念是根据年轻人的学习,工作,娱乐等都会出现久坐的现象。运用藤编这种自然材料的优势,改善年轻人久坐带来的不适。在造型上的设计运用富有韵律的线条和半通透的曲面相结合,表达轻盈舒展的感觉。结构严谨简约,改变传统藤编复杂的结构。我毕设系列的主题选为《藤坐具》,并依此制定和完善了藤坐具方案。
设计师 薛延年
作品名称 麻·元素
麻,作为天然材料代表的是一种追求自然质朴的精神。本次毕业课题我的侧重点是拓宽麻材料的应用范围,探究麻材料在家具中成型承重的方式,直观展现麻传达给人的感受,既符合当下自然材料的开发趋势,又符合现在人们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确定的设计方向是麻和树脂相融合成为复合材料,目的是优化麻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得麻材料的自然美感可以充分展现,同时家具实用性和耐久度的特点得以保留。
设计师 黄 帆
作品名称 拒绝长大的成年人
每一个生命的降临都带着一颗精神的种子,每颗心都是孕育种子的胚床,里面住着不想长大的自己。而我们的肉身生活在一个表象的世界,我们习惯用外在的眼睛观察一切,于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自我。许多时候,我们内在的眼睛是关闭着的,我们常常忘记要用心观看,去注视那些只有心灵才能看见的本体。日日,月月,年年,不管你是否看见,那个内心的小孩,带着那颗精神的种子,在孤独的世界里,和那些伟大的星宿一起运行着,灼烧着宇宙的暗夜。
设计师 刘 怡
作品名称 谧
羊毛毡与白橡木都是导热性较差的“温情”材料,毛毡手感粗糙,白橡木则被打磨的温润光滑,这种材质的对比给使用者带来一种新鲜感。椅子扶手微向外翻转,在不破坏座椅整体轻巧的造型的同时,带给人包容环绕的感觉。
座椅制作尽量简化掉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尽量减少繁琐的设计和浮夸的色彩,通过与人自然沟通的材料媒介——毛毡与白橡木,以平静、淡然、温柔的话语信息将人们吸引、参与其中。它来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热爱之情,现今又回归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遇。这种和谐带给人安安静静的感觉,让使用者可以从逃离现世的浮躁,感受到岁月静好,自然之美。
设计师 彭怡然
作品名称 残缺造境
在建立残缺造境的意识形态中,将残缺本身上具有的旧,寂,沉,残,损等审美范畴与现代家居关联,契合。将旧物,残破等不易于言表的审美意识形态去构建家居。通过家居完成残缺对造境与写境的表达。即所谓“要合乎自然,亦必邻于理想之故也。”
设计师 贾利民
作品名称 庭景
建筑语言与材料引发的现代生活状态下的茶形式,家具与不断进步的建筑的种种关联性让我们能以新的思维去发现品茶美学,一滴茶水的去向使我们忽略掉的生活细节,茶盂即漫,茶语将歇,建筑材料与家具的结合,结构与功能的再次融合,所谓“庭院檐下,落雨似好茶。”
设计师 徐铭梓
作品名称 轻眠
山藤者,坚韧,光润,平滑,轻盈。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
因其为天然植物之透气性佳,自然无污染,防潮防蛀等特性,制成婴儿之睡塌,在材料上可营造出舒适自然的环境。
藤条柔韧性佳,周侧围绕出的双曲面护栏,通体圆滑,避免尖角潜在伤害的风险,令婴儿的成长环境达到尽量大程度的安全,舒适与惬意。
设计师 冯 帆
作品名称 卡普椅
作为土家女性我希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西兰卡普,西兰卡普说土家女性特有的“成长日记”,它出自土家女性之手具有一定的即兴性并用于自己日常生活中,而当下,卡普更多做为展示使用对我而言它失去了一种亲切感,由此我将西兰卡普与当代材料结合扩大了它的使用价值,拉近它与使用者的距离。
设计师 聂亚琴
作品名称 憩景
黑色烤漆的椭圆形香桌做主体,建筑造型的黄铜香器置于其中,香桌中心边缘以一圈蓝色激光灯头围合,光线交叉射出。当倒流香点燃之后,建筑形态的香器被烟雾围绕,似幻似境,射线在烟雾这种介质下呈现出交叉的条状线条,仿佛无线电波下的城市幻影。从而表达作者对现代通讯设备影响下的空间开放性与封闭性的思考。
设计师 孙 琳
作品名称 椅族与蚁座
在我们即将毕业之时,也有那么一群人们,刚离开校园,满怀理想,却因经济原因聚居在城市的角落,不被重视,他们被称为——蚁族。我选择课题是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他们做一点点贡献,也希望更多的人们可以关注到这个人群。经过半个月左右的田野调研,与他们同食、同住、同行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困扰他们最多的还是经济问题;其次是他们会因为工作原因而频繁转换住所;他们大多三五人聚居在一间出租屋中,空间有限;蚁族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所以最终我选择用瓦楞纸这种便宜、环保、轻便的材料,通过外部折叠、内部插接的结构方式,使之达到良好的承重效果,配以带有色彩的背胶牛皮贴纸,蚁族们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手工DIY图案,既方便运输和储存,又彰显个性。
设计师 辛晨子
作品名称 皮·语
设计概念源自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桦皮文化。采集树皮,制作生活用品,包括碗,盆,针线盒等。将这种具有民族特性的材料与现代生活用品结合。让更多人使用,了解这种材料。更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
设计师 吴文臻
作品名称 Diamond
每个人都有一种本命的材料,而我的就是:不锈钢。总是深深的为他的冷酷炫目而着迷,在大学的四年里,不止一次的使用不锈钢制作作品。在多次的实践中,我曾用他描述女人身体的魅力,也曾用他来诠释光与影的炫目,更曾用坚硬顽固的他来诠释什么是似水柔软。
虽然合作了这么多次,但没有一次用纯粹的不锈钢来完成一直是我的遗憾,而此次的毕业设计恰巧给了我这个机会。
于是进入了设计造型阶段,我心中不锈钢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璀璨而炫目,将像钻石一般。于是我便想,可否就像钻石一样用切面这种元素来诠释不锈钢的特点呢?
设计师 李京澳
作品名称 曲径和风
设计出发点源于园林中曲的建造。曲是园林的灵魂。曲折历来被视为园林中的命脉。园林重曲线,看中的就是这种优美中的运动使景物暂时出现空白,犹如发箭时回拉;一放,则如手松箭发,在一片空白中映出最盎然的生机。当人运动到作品前方时并未有明显的图案,当移动到侧方某一点时,园林中代表元素月洞门形象就显现出来了。正是运用了园林中移步换景的造园手法。形成的月洞门造型,同样拥有收纳四时之景的功能。
设计师 郭璐璐
作品名称 茶音
一个矮式茶台,两方蒲团,配以清素的茶器,形成一个简单自然的小型茶空间。柔和的弧线构成整体家具的大轮廓,石板表面的弧度经过打磨抛光处理恰能将茶水引流。茶水沿石板顺流而下,如果静心去听,还能听见茶水与石板碰撞出的温婉水声,茶器与石板接触的清脆之音,谈笑间一切颇有些高山流水之意。蒲团可坐可跪,既不过分严肃端庄,一切又随意自然。
我相信世间没有不喜欢温柔的人,虽然高度紧张的压力充斥着生活的很大部分时间,我们时刻控制着表情,约束着言行,看似随意却不轻松。长期坐在高处让我们忘却了初衷,也许我们寻觅一处角落席地而坐,端身正坐而入禅定,沏茶品茶问茶观心,让身体与自然对话,心境与时空平行,我们便能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与安稳。
设计师 李诗丽
作品名称 茶说
作品材质 大漆
设计时间 2015年5月
设计师 沐 桐
作品名称 茶说
茶是我的主题,说字意味深长。我的设计是一套放茶叶的器皿(盒子),材质是大漆。
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着景迈山上神秘而独有的茶文化,这茶文化不在高堂雅室、文房墨斋,而在最贴近自然的。
我希望可以让大家认识这座山,认识这山的灵魂,找到一个与自然亲近的媒介。
盒子上的图案蜂、鸟、象、蛙四个动物形象均提取自当地茶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分别装有四种不同的景迈古茶。希望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喝茶感受。
设计师 沐 桐
作品名称 老有所“椅”
从小在姥姥怀里长大的我,对姥姥有着特殊的感情与依恋。随着我的成长,姥姥的腰弯了,腿也不再有力,行动不再健硕,而我却由于学习不能陪伴她左右。左思右想,我要在我毕设时为她设计一把有温度的、会行走的椅子。就像我在她身边搀扶、陪伴着她,让她老有所“椅”。希望天下所有的爷爷奶奶都可以拥有一把有中国味道的、不器械化的、可行走的功能化坐具。
设计师 韩 琳
作品名称 左·右
《左·右》是为3-4岁儿童设计的一套益智家具。根据左右脑的分工理论,左脑识别字母,右脑识别图形而得名。作者将Duck、Giraffe、Rabbit的单词字母结合动物的动态速写,创作出鸭子摇椅、小兔座椅、长颈鹿置物凳。在与家长互动组装的过程中,完成了左右脑思维转换练习,开发了左右脑机能。这款系列产品采用平板化及套匣式包装形式,仅仅几十块模块玩具却营造了一个平衡左右脑发育的动物主题空间。
设计师 田若思
作品名称 自家味
家,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餐桌作为全家聚在一起的地方,有许许多多来自相聚的回忆。
作品由一套餐具,一张单人方桌,一把单人椅组成,以一个人视角,独自透过餐具去看到几代人团聚的场景。
桌椅简洁、无声、孤独、真实;桌面欢腾、相聚、充实、虚无。
这种种对比呈现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个体于群体中的孤独焦虑。
设计师 王 婷
作品名称 To be food by pet
用代可可脂制作的铅笔,使用完以后可以作为动物的食物被吃掉。通过食材-产品-食物-动物-自然这一过程探索未来产品的无废物发展方向。
设计师 夏宏伟
作品名称 还是包吗?
通过距离产生美这个命题为初衷,两种截然不同的领域的物品相互结合,即包与坐具结合,赋予了它包的美感和包的使用特点,同时提供了坐的功能,这款坐具提供了视觉愉悦,也在为人们的居家生活提供另一种便捷的生活模式。
设计师 李 婷
作品名称 寻香记
将中国传统药香文化应用于家居生活中。通过这种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人特制的药香来治疗或调养身体,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药香”在《红楼梦》中被赞美比花果香气更雅,中国传统制作的“药香”不同于植物新鲜时气味强烈,多了一份“雅气”在其中。“药香”家居通过制造视觉上的画面感,优雅的意境,使在“品香”的环境中恰如其分。让人在自然幽静的环境中去“寻香”,感受其中的乐趣。
设计师 张芯露
作品名称 镜子里的试衣间
本产品以节约空间为出发点,通过滑轨、万向轮、合页让墙上的三面镜子“突”起来围合成一个试衣间,同时具备真正的试衣功能。在通过产品让空间的功能进行转换的同时;实现产品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实现了让一个空间有两种功能,也就是空间的一物两用。
设计师 刘东博
作品名称 戏·温
戏·温系列由几、勺、杯、盘四款组成。虽然信息化的温度可能有点有点规矩感,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科学的具体的温度信息确实有益于生活与健康。而且在信息化科技化的当下,生活之中对温度的要求具体化会是种微妙的感触与惬意。这系列产品来源于,对人使用产品时游戏心理的探究,借助低温热敏材料(桌面、杯、勺、盘)及重心的设计(支撑架)结合饮与食的行为:通过色变来测试出温度变化,提示人们饮或食时过程的变化以及最佳温度(温水40°、热牛奶30°、泡蜂蜜60°、烹饪温度等等)感温系列由几、勺、杯、盘四款组成,不同产品具体的显示不一样,比如桌面所使用的是低温可逆热敏材料——22度以上为无色,22度以下为浅黄色。
设计师 刘 清
作品名称 画布
以家具为画布,用线条在二维平面上勾勒出三维图画,而“线”将原有3D模型转化成2D平面形式。进而将二维与三维转换。清晰的轮廓,简单的线条,通过虚与实的交错,空间与家具被重新定义。
设计师 丁 峤
作品名称 氧居
以空气环境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因而整个作品是由植物作为设计元素。现在环境中空气污染是当下很大的环境污染,雾霾危害人们的健康。人们使用的空气净化器也因开窗换气使用频繁大概使用寿命为1个月左右。不仅这样同样它需要耗费很大电能。绿植能够帮助人们吸收空气中的有还气体还能提供氧气。在室内中空气二氧化碳成分过高容易造成能多症状如发困、精神不集中等。
我设计的方案是绿植与家具结合。不仅发挥绿植的作用,还能缓解视觉疲劳放松心情。既能当成欣赏的景物也有它自身的供氧吸收有害气体作用。方案中有桌子与绿植的结合,植物起到缓解视力净化空气还有滤水的作用,也有接镜子上掉下的水,也可以接雨伞的水。
设计师 费 琢
作品名称 印象
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家具何去何从。佛教经典《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五:“喻如阎浮堤一切众生身及馀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一本作“印象”。每种印象都是最直观的感受,本方案灵感来自苏州园林博物馆的设计风格,将传统家具复杂、繁琐的造型转变为现代感强烈的几何形态,保留传统家具的精髓(榫卯),融合现代简约风格,同时融入江南水乡的水墨风情以及传统家具的大气与充溢,天然与淳朴的特点,使本设计赋予传统家具一种新的印象。
设计师 贾 楠
作品名称 坐·座
从古至今,坐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坐”在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座椅似乎不再是休息时的使用工具,慢慢变成了不得不坐。久坐导致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而健康是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的,坐姿的改变会对健康产生微妙的影响,所以我的毕设是制作一把符合现代人生活起居方式的多坐姿新中式座椅。
设计师 康 楠
作品名称 视错觉餐桌椅
我选择了视错觉作为设计方式,如何在一个平面上营造出一种立体的感觉,通过图形和线条的变化,可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通过简单的图形就可以营造空间感。而为了突出图形,产品的造型要求是简洁的,如果造型复杂必然减弱图形的吸引力,所以我选择了简单的造型,目的是突出视错觉的效果。
设计师 张轶普
作品名称 砖用
砖块作为产品组装的基础元素,同时利用家具的连接方式使产品的组装与拆卸变得简单便利,让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组装成各种形式。
设计师 楚天阔
作品名称 编-坐
藤最大的特点就是韧性很强。现在藤编家居大多是纯藤编织,以粗藤和金属作为骨架,被编在里面,而藤也只是作为装饰在使用,它的韧性没有发挥出来,我的设计理念是把金属部分展露出来,跟藤做比较,藤依附在金属上做拉力状,让这两种材料有一个互相拉伸的关系。以金属为支承结构,依靠藤自身的张拉力与金属共同构成机构体系来凸显藤的韧性。
设计师 张 琳
原文链接:https://home.163.com/15/0615/12/AS5CC6R000104J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