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刘慈欣科幻外衣的灾难电影!(流浪地球)影评

前言:

回闪到12年前,在成都一间名为“白夜”的酒吧,刘慈欣和著名科学史家、上海交通学江晓原教授之间有一场关于科技和人类文明延续的思辩。

在这场思辩中,那句“我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我个人坚信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from 大刘,成为了点燃整个神名为刘慈欣的科幻世界的燧石,也成了奠定2008流浪地球原著和三体世界的基石——硬科幻,不矫情。

———————————————————

一、杀死刘慈欣

大年初二,在铺天盖地的微博,pyq,和作为暗黑刘脑残粉的自觉催使下,在老家过年的我借了辆快要开不动的面包车去看了这部“流浪地球”。在影毕后,回去的路上我升起了一个问号:刘慈欣被杀死了吗—这真的是由大刘作品改编的吗?

抱着这个疑问🤔️,我挑灯夜战,回去读了两遍“流浪地球”原著。放下书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你刘哥还是你刘哥。

简而言之,如果读完原著,你不难发现,流浪地球电影是一部借鉴原著,极少剧情,极少人设,部分科学设定的近乎于原创的白板电影。例如电影中最受争议和诟病的危机设定——木星弹弓效应和引力突增问题,在原著是只是叛乱的契机而不是真正危机,代替其的是更为严谨考究的是远日点近日点和氦闪危机。

如果用电影角色去重新去演绎原著的话,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吴京其实是个抛妻弃子两个月,搞婚外情,最后死于陨石碎片的混球宇航员;吴孟达只是一个满身水泡,沉溺于过去的龙套爷爷;主角户口,是一个不敢陪着妹妹去看地上世界,不敢踏出地下城一步的怂货,也是最后投身叛乱,死于盲昧的联合政府军官;而电影中听从主角号召拯救地球的所有小队,在书中则是自以为正确,不顾专家和联合政府警告,掀起叛乱,导致了第一次氦闪和近乎全人类灭绝的罪人。

电影以一种近乎反刘慈欣的方式去改编刘慈欣的作品——也就是我上文所说的杀死刘慈欣,这种改编和嫁接并不是说完全不好但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观影时的滞涩和违和。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改编不是更好么,更加积极,正能量?我想用在原文中令我映象深刻的一段来回答:

“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

在大刘创造的宏伟的世界观下,原著用更为灰暗颓废的角色和基调:相比于生存,过多的情感显得那么的无谓。而在原著中的“灰暗”在电影中却是很少体现出来的,引起了以下观影不适的体验:

1.人物:

电影中的人物有着强烈的脸谱化的倾向:吴京是一个一心为孩子,为人类未来,自我牺牲的英雄;吴孟达是个慈爱敬业忠于联合政府的好爷爷;主角户口是个充满着各种问题,但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的热血青年。

当然还塑造了各种各样其他的角色,但无一例外的是正面人物,在整部片子里你很难找出个“恶”的脸谱,或者说能代表末世“灰暗”的人物。这也造成了人物僵硬,缺少层次的问题。

2.布景/场景:

在所有精良的特效和场景中,身边看过电影的朋友都觉得地下城的布景有些美中不足了。和人物一样的问题,并没有体现出刹车时代人人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开玩笑的讲一句:地下城的年味比我们现在足。反倒是一开始吴孟达抱着小户口从冰封高速走入锈迹斑驳大门,其他人被挡在门外的惊鸿一瞥,可能更能代表地下城吧。

3.台词

在整部电影中最令我尴尬的是一直被cue到的:希望是时代的钻石。可当我仔细的看过两遍书后,不难发现这一句其实源于陷入绝境中的父亲说的:

“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明天把这话告诉孩子。”

这句台词衍生于最为绝望的情境,由最为绝望颓唐的人说出来。它,感人在于这可是绝望中的希望。

相比之下,电影对这种绝望的渲染不够,也没有选择更好的人去说出这句话。同样的问题也体现在,更多我们觉得有删减或者对不上口型的台词,也源于书中的原话原句。

———————————————————

二、被点燃的黑暗森林

导言:三体可能是所有大刘作品身后逃不过的阴影,我想通过用三体,原著和电影的对比去探讨本片另外一个受争议的问题:吴京带着可能是全人类最后希望的太空站去点燃木星是否合理。

(部分内容借鉴于严峰,《新民周刊》2007年第45期-吃,还是不吃)

让我们在一次回到十二年前的成都的白夜酒吧,辩论在最高潮时,一个假想的问题被摆在了大刘面前:

假设世界上只剩三人—刘慈欣,江晓原,女主持人。只有吃掉一个人,人类种族才能存活,你会吃人吗?吃会吃哪一个呢?

江晓原回答:“我不吃。”他说,一吃就把人性丢失了。一个丢失了人性的人类,就已经自绝于莎士比亚、爱因斯坦、歌德……,还有什么拯救的必要?怎么样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很像是吴京带着可能是人类最后希望的太空站点燃木星时说的那句: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

而大刘毫不犹豫地回答:“吃,我会选择吃掉女主持人,因为跟她相比我们承载着更多人类文明。” 正像高晓松曾评价大刘的,他是极度乐观的,但他乐观于人类文明的延续而不是人类本身种族的存续。

这一观点也彻彻底底的体现在了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和同样是危机决策者的章北海身上

不同于吴京点燃木星时所坚信的:希望永存,人类必胜。章北海在面对三体水滴和士气高昂的人类舰队时所坚信的:人类必败,只有逃亡才能生存,才能延续。在三体中,正如章北海所预计的那样,只有遵循黑暗森林法则的舰队才能存活,才又资格加入第二轮为了人类文明延续的厮杀。

不管是江晓原还是刘慈欣,吴京还是章北海,他们就像太极两端的阴与阳一样:无关对错,也没有哪个更好。但我更喜欢阴面,更喜欢做那个附身持枪的猎人。

而原著和电影却更像是忘川的倒影,表象相似,本质和内核却互相冲突。

在电影中吴京户口突破moss/联合政府和以色列专家的层层阻碍,最终成功拯救世界的同时,原著中的主角走着相近的反叛政府,对抗专家,妄图以己见去拯救世界的路径,在最后却不得不吞下沉痛的苦果——氦闪爆发,人类近乎灭绝。

还好,电影不是小说,地球也没有真的被毁灭。电影以一种,我真的不知道好不好的方式改编了这部小说。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电影和原著的立意和核心思想不同其实并不会那么影响观影体验。但对真正喜欢大刘,三体,流浪地球原著,尤其是期待着同一宇宙同一系列的三体电影的人来说,不免会有一种担心:这会不会成为点燃黑暗森林的第一支火把?

———————————————————

三、希望之花

抛开大刘脑残粉和原著党的身份,瑕不掩瑜,无逊色于好莱坞大片的顶级特效,宏伟的世界设定,和看到的花了心思改编的剧本,这部流浪地球的地球电影版是值7.0-7.5分的。乃至于顶上国产第一硬科幻的光环,在豆瓣上拿到8.0我觉得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这是一部值票价的国产电影,但我更希望他它可以作为国产科幻的起点而不是天花板。否则的话衷心希望大刘可以考虑一下把三体要回来,交给HBO。

(ps:作者是大刘的脑残粉,所以觉得此影评脑残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对。)

原文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58759/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