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目 录

前言 1

一、 发展环境 1

(一)“十三五”发展现状 1

(二)“十四五”面临形势 3

二、总体要求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0

三、全面构建更高标准现代商贸流通新体系 12

(一)打造城市商业新布局 12

(二)建设流通市场新体系 22

(三)发展商贸服务新业态 29

(四)培育消费升级新动能 34

(五)助推民生保障新成效 37

四、 全面构建更高水平外向型经济新体制 39

(一)做大对外贸易新供给 39

(二)开辟利用外资新路径 49

(三)开拓外经合作新发展 52

五、全面构建更高标准对外开放平台新格局 53

(一)推进开放口岸新体系 53

(二)建设对外开放新通道 56

(三)打造开放载体新空间 59

(四)扩大交流平台新影响 61

六、保障措施 63

(一)组织保障 63

(二)机制创新 63

(三)土地保障 63

(四)资金保障 64

(五)人才保障 64

(六)优化营商环境 64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全省要“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要求贵阳贵安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准确把握在新格局中的交通枢纽优势、新需求中的生态环境优势、新理念中的特色产业优势,把握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消费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关系,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深化商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动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发展,为深入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建成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奠定基础。

本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贵州省“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贵州省“十四五”商贸发展规划》《贵州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旨在系统部署贵阳贵安“十四五”期间,商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指导贵阳贵安商务高质量发展,规划期为2021-2025年,规划范围为贵阳市和贵安新区。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发展现状

1、商务经济增速较快

“十三五”期间,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十二五”期末的1353.8亿元增长到“十三五”期末的2188.26亿元,年均增长9.7%;对外贸易稳居全省首位,外贸进出口额累计达206.82亿美元,年均增长15.2%,服务进出口总额累计达83.32亿美元;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外资企业增加到432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达78.25亿美元,年均增长15.7%,直接利用外资增长率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贵安新区对外贸易累计达62.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达11.57亿美元。

2、内贸流通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行动计划,“两轴五圈多点”的商业布局初步形成,已建成大型商业综合体43个,7条商贸特色步行街区投入运营,建设700个品牌连锁便利店,消费贡献度、产业聚集度、品牌引领度明显提升。建成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贵阳(孟关)国际汽贸城、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和154个惠民生鲜超市相继投用,全市公益性农产品流通稳价保供体系基本建成,在国务院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形成了具有贵阳特色的保供稳价及产销对接模式,获得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完成花溪大道沿线汽车市场搬迁、市西路批发市场批发业态转移、汽车配件市场等商品交易市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获批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供应链创新及应用试点、全国首批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完成3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

3、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期间,贵阳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改貌海关特殊监管区投入使用,建成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清镇市国家示范物流园等物流枢纽。开放通道有序推进,贵阳贵安全面融入全国2小时航空飞行圈、7小时高铁经济圈,贵港直通车全面运行,“一局四中心”建设有序推进。获批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示范试点,“1+5+6”的开放平台逐渐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设立德国、法国、意大利、印度、日本、肯尼亚等6个境外商务代表处,积极开展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阳)一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活动、“云上筑交会”等各类对外交流活动。

4、商务扶贫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强化省会城市责任担当,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全省脱贫攻坚。通过“超市+公司(基地)+农户”建立广泛利益连接和产销对接机制,与省内对口帮扶“10+3”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稳定供销关系,畅通贵州农产品终端销售渠道。以“三专”建设和农产品“七进工程”为抓手,在批发和零售环节建成扶贫专柜1500个、扶贫销售专区237个、扶贫专馆110家,帮助销售省内农产品550.74万吨、556.46亿元;学校、医院、企业采购本省农产品比例分别达93.8%、100%、94.9%。

“十三五”期间,贵阳贵安商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商业载体供给质量不高,缺乏引领性、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地标,受国土空间规划影响,商业项目落地困难;商业集聚度不高,中高端商品供给不足且同质化较为严重、消费外溢,旅游消费转化率低,内贸规模不大。二是产业基础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支撑不足,出口商品单一且附加值较低,进口需求不足;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等起步晚,数字经济与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不足;利用外资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项目少;对外投资“走出去”发展缓慢,难以发挥规模效应。三是商贸业与制造业之间联动、协同较少,“工贸”循环机制存在瓶颈,引培项目存在“重建设轻市场”“重生产轻营销”等问题。四是商务发展平台和人才要素支撑不足,缺乏国家级商务创新发展平台、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平台,“云上筑交会”等商务主导平台影响力还比较弱,熟悉经济、产业、政策法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人才整体上还比较缺乏。

(二)“十四五”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贵阳贵安商务发展正面临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1、“双循环”拓展商务发展新市场

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依托国际市场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的优势,我国经济具有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优势。从投资领域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分工体系逐步深入,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从消费领域看,跨境消费、跨境旅游、跨境服务更加畅通,居民消费升级迅猛发展,支撑和拉动经济发展的需求空间更加广阔。

从贵阳贵安来看,商务发展市场无限广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机遇,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快货物、服务、数据、资金、劳务等要素流动,不断深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分工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和投资升级,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市场拓展,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利用东部与贵阳贵安之间的成本梯度差异,承接加工贸易在国内梯度转移,扩大贸易增量。

2、科技革命注入创新发展新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催生直播电商、数字贸易等商务新模式。数据流动加强产业间的知识和技术要素的共享,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

从贵阳贵安来看,商务发展动力厚积薄发。发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核心区和“中国数谷”的平台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及贸易链条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企业生产、营销、物流、仓储、跨境支付、售后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智慧商业新生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形成更加智慧、高效、精准的商业体系。同时,加快推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数字贸易等业态,探索数据跨境交易,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3、“四新”重视商务发展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全省要“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围绕商务发展创新,增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内陆开放型城市的城市影响力、发展带动力、区域竞争力,做好全省商务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从贵阳贵安来看,商务发展创新尤为重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贵州发展新的历史性机遇,也是贵阳贵安发展的新机遇。贵阳贵安应当敢闯敢拼、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要积极释放消费需求,拓展消费新模式,把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要多做创新性探索,多出制度性成果;要继续商务带动扶贫产业,拓展销售渠道,推动乡村振兴;要发挥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务发展中的创新融合,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要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加强文商旅会多业融合,壮大商务发展新增长点。

4、“强省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强省会”五年行动,贵阳要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贵阳贵安协同融合发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集聚创新人才队伍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从贵阳贵安来看,商务发展路径目标明确。要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深入实施振兴商贸业“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强做优开放平台,优化“1+5+6”开放平台体制机制,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集聚,提升贵阳贵安经济实力和创新动能。

5、融合发展腾出扩容提质新空间

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谋划区域发展新思路的重要举措。贵阳具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优势,贵安新区具有土地资源、产业空间、政策支撑等优势。贵阳贵安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贵阳市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放大辐射带动效应,还有利于发挥省会城市带动作用,推动贵安新区加快聚人气、建城市、广招商、兴产业。

从贵阳贵安来看,商务发展空间天地广阔。充分整合两地资源,推进贵阳贵安商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素流动,大力发展以中高端消费为重点的实体经济,紧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引进培育,不断补齐贵安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短板,实现贵阳贵安商贸业联动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极。

“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商务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国际经贸摩擦明显上升,经济下行严峻形势。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供给侧和需求端双向冲击。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面临重塑,特别是欧美外资审查趋严,对贵阳贵安对外贸易和投资增长影响较为严重,货物贸易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面临成渝经济圈“虹吸效应”的挑战。在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国内区域和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成渝经济圈建设加快,经济体量、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对贵阳贵安承接国内市场转移、国际市场开拓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三是RCEP框架下面临滇桂地区“桥头堡效应”的挑战。广西毗邻粤港澳,是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云南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和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关键枢纽,对RCEP成员国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贵阳贵安与RCEP成员国经济合作交流优势不明显。四是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大框架下面临“政策凹地”的挑战。云南、广西、湖南、四川、重庆均已先后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贵阳贵安在对外开放政策、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比较优势不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全面落实“四新”总体要求和“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发展目标,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以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工作主线,以“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为引领,深入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深化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实施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行动计划,优化流通网络布局,逐步壮大商贸主体,持续扩大高品质供给,逐步构建更高标准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标准外向型经济产业体系;不断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实现国内外市场更好联通、相互促进,推动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构建更高标准对外开放体系,持续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和城市影响力、发展带动力、区域竞争力,当好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排头兵,奋力打造贵州省商务高质量发展“火车头”。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并重。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商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扩大优质供给推动商贸提档升级。重视商贸流通需求侧管理,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相结合,培育信息消费、新能源汽车、康养等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开放口岸建设,深化与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RCEP的经贸合作,用好大平台、抓好大招商,构建区域合作开放体系,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坚持多维度融合发展。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加快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内贸外贸融合发展,商旅文体会融合发展,信息技术与商务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智慧零售、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商务蓬勃发展。

坚持民生保障优先。搭建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畅通供需循环、城乡循环,积极探索流通模式创新,加强在“菜篮子”、惠民早餐、应急物资储备等领域保障民生福祉,加快“三感社区”商业配套建设,使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发展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立足贵州省商务高质量发展“火车头”、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内陆开放型城市的发展定位,持续激发贵阳贵安商务发展活力。预计到2025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内贸流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爽爽贵阳·消费天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8.5%,到“十四五”期末达到3200亿元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百场千店万铺”深入推进,消费场景供给不断增多,城市消费流量不断做大,基本形成完整内需体系,城市首位度不断提高,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基本建成。

外贸进出口量质齐升。到2025年,进出口保持高位增速,年均增速在15%左右,到“十四五”期末达120亿美元左右。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保持高速增长,数字服务贸易成为新增长点,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10%左右,服务进出口总额到“十四五”期末达24亿美元左右。

外资利用能力显著提高。到2025年,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12%以上,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明显增强,产品、技术和服务输出附加值持续提升。

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开放口岸、开放通道、开放载体和开放交流平台不断扩大,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作用凸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开展合作更加密切,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全面构建更高标准现代商贸流通新体系

(一)打造城市商业新布局

1、打造“两轴五圈多点”的商圈布局

打造两大城市商业中心轴。建设人民大道商业轴,串联龙洞堡国际空港和花果园,辐射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和开阳县,打造档次高端、业态丰富、生态休闲的高端消费发展轴。建设数博大道商业轴,向北辐射观山湖区、白云区、修文县和息烽县,向南辐射清镇市和贵安新区,形成链接贵阳与贵安新区商贸特色走廊,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创新化、休闲化相结合的商贸发展轴。

打造五大中高端消费核心商圈。打造中部中华路延安路核心商圈,以人民大道、中华路为核心,构建引领中高端消费的城市核心商业商务中心。打造东部龙洞堡国际空港区域商圈,以机场路为主线,构建临空消费与国际旅游消费目的地。打造西部世纪城区域商圈,以北京西路、金阳南路为重点,构建大众休闲生活方式体验中心。打造南部花果园—花溪湖区域商圈,以中山中路、清溪路、甲秀南路等为重点,打造南明河贯城河特色滨河商业带,构建都市时尚消费文化旅游商业目的地。打造北部金融城区域商圈,以金融城为核心,构建都市白领一站式智慧商业创新中心。

培育提升多点区域性商圈。依托现有商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培育贵安新区生态新城、云岩区未来方舟、云岩区大营坡、南明区火车站、白云区泉湖公园、花溪区花溪公园、乌当区新添大道、开阳县开州大道、修文县翠屏东路、息烽县十字街、清镇市百马大道、南明区油榨街、南明区甲秀楼、云岩区三马、花溪区大学城等区域性商圈,提升商业能级和消费吸附能力。

2、打造“1+10+N”商业步行街体系

打造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按照国家标准,围绕中华路核心商圈振兴,依托传统商业街区改造,体现传统商业氛围,在云岩区富水路沿线及文昌阁片区规划建设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构建多层次城市商业体系,加快商旅文融合发展,打造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国际潮流与贵阳特色相结合的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塑造展示城市形象的“会客厅”“新地标”,成为扩大内需的新载体。

打造省级特色商业步行街。按照贵州省商贸特色步行街建设标准,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以青云·市集、CCPARK步行街、梵华里商业步行街、市西滨河商业街、贵阳国际大道、天河潭·金阳步行街、贵阳故事街、多彩贵州·出山里步行街等步行街改造提升项目为重点,完善商业结构和布局,逐步打造10条省级特色商业步行街,增强中高端消费吸引力。

打造区域型特色商业街区。结合夜间经济、体验式消费、沉浸式消费等发展特点,围绕南明河滨河商业经济带、花溪青岩古镇和天河潭、清镇“特色贵州”旅游产品及屯堡文化、修文阳明历史文化、息烽红色及温泉文化、开阳富硒产品等本地特色资源,打造商旅文融合区域型特色商业街区。

3、打造TOD商业综合体

重点依托轨道交通、城际快铁、公交系统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与轨道站点的接驳,率先在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打造基于区域不同特点的“轨道+枢纽+商业”TOD城市商业新模式,打造一批集时尚消费、精致生活、餐饮场景、娱乐文化、商务办公、旅游经济、创新孵化和会展博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TOD商业综合体示范点,缔造多元消费场景,提升商圈活力与魅力,形成区域消费新体验,实现“人流”到“商流”的转变。

4、推进“三感社区”商业配套布局

提升巩固惠民生鲜超市。在全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新建惠民生鲜超市;在难以选址或现有超市设施老旧不能满足需要的小区,充分利用现有超市或其他业态的物业和网点资源,改建惠民生鲜超市,全面提升巩固惠民生鲜超市建设,提高街道社区动态覆盖率。

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对纳入改造达标类的农贸市场,提升完善农贸市场内消防、环保、环卫、给排水、卫生、用电、计量、摊台、地面、检验检测等设施,实现市场布局设计、基本设施、经营设施和服务设施标准化。鼓励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向超市方向改造升级。推动农贸市场智慧化管理,构建集视频监控、智能支付、交易溯源、计量管理、价格监测为一体的智慧管理和服务模式。

发展连锁便利店。围绕“三感社区”建设,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积极培育连锁便利店的“贵阳品牌”。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手段,推出24小时无人商店。引进国际品牌连锁便利店,打造品牌特色连锁加盟店,鼓励品牌供应商开放产品和渠道资源。引进一批国际性品牌连锁便利店。

推进社区商业服务普惠化。聚焦休闲、健身、文化、教育培训、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领域,加快推进城市社区邻里中心和农村社区综合性服务网点建设,打造“15分钟优质便民服务圈”,为社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便民生活服务。鼓励企业整合服务资源、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网点、建立服务网络,形成家政、餐饮、维修、社区服务等社区便民中心全覆盖。深化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公益性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二)建设流通市场新体系

1、提升专业市场辐射能力

推进专业市场布局优化。按照《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2020-2025年)》,不断提升专业市场辐射能力,加快推进大型专业市场“两翼引领、五群腾飞、多点共融”空间规划布局。结合城市的功能优化,根据“疏老城、建新城”的城市发展路径,组织搬迁一批物流需求大、杂乱老旧的专业市场,转移至二环线以外经营;改造提升一批对城市交通影响小、美化城市形象的精品专业市场。

推进特色专业市场建设。依托贵阳贵安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与特色美食、专题展览、旅游娱乐等融合发展,培育汽车、茶叶、农机交易、中药材、花卉等专业市场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市场。培育发展旧货市场,建立健全二手商品鉴定评估、交易管理和交易征信体系,推动旧货市场与电商的结合,积极搭建集购物、交流、体验于一体的旧货平台。

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引导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等条件成熟的专业市场开展高端服务,推动专业市场向总部型、展贸式、电商化、数据化、信息化等现代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引导传统专业市场向集商品展示交易、时尚发布、品牌聚集、品牌孵化、交流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市场转型,实现“线下实体店体验+网上互动引流平台+智能化仓储配送”。

2、建设现代化商贸物流

建设专业型商贸物流中心。依托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规划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和分拨中心,提供保税加工、装配、仓储、分拨、配送、商品展示、售后维修等服务。整合线下物流资源,创新发展共享物流中心,配置完备优质的物流设施、新能源配送车辆、配送人员、作业程序等,实现货物集中配送、智能分拣、智能投递、路径优化等多项功能,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冷链物流中心等,实现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积极发展“生产+仓储+加工+冷链+电商+物流”六位一体的冷链电商物流一体化平台,完善农产品上行通道建设。积极推动开展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冷链运输班列常态化运行,推进国际联运班列对接。积极探索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

建设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推广智能车联网、智能物流港等新型物流模式。鼓励各类仓储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准时配送 (JIT)等服务,加快推进传统仓储向商品库存控制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增值服务中心、先进技术应用中心的现代仓储转变。推进标准托盘及配套标准化设备的应用,建立社会化的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

构建城乡高效配送网络。构建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市配送网络,健全以县域物流分拨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鼓励跨行业协作联营和跨部门资源共享,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鼓励探索“城区展示交易+远郊仓储物流”“大型市场批发+中小市场就近配送”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市场合理布局、功能优化。

3、发展电子商务新模式

大力发展无接触经济。大力推广和创新应用智能配货机器人、自助提货柜、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设施,加强末端配送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鼓励发展无人超市、社区智能蔬菜售货柜、生鲜自提柜、社区智慧微菜场等新模式,构建集安全性、便捷性以及人性化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终端。支持餐饮企业开发运用线上餐厅和APP小程序,实现点餐、后厨制作、送餐到桌以及无接触自提、外卖配送的全流程无接触,大力支持无接触餐厅发展。

大力发展社区电商。鼓励以社区为单位,构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虚拟与实体互相补充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鼓励发展社区购物和服务应用软件,整合社区商业资源,打通电子商务、社区网点和配送平台信息链,提供现场体验、线上下单、便捷支付、网订店取、配送到家、服务上门的“一站式”服务。

鼓励发展农村电商。聚焦贵阳贵安特色农产品优势,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探索“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农产品上行。加大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路、网、支付体系、移动支付终端等。整合农村电商在人才培训、网货开发、创业孵化、渠道支撑等方面资源,完善电商快递服务体系,实现“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效应。推进电商和物流在乡村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电商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农村产业转型。

大力发展高品质直播电商。着力引进培育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红创业园区、供应链系统等,完善直播电商生态,发展区域电商直播网络流量经济。推出直播电商扶持计划,定期开展街区美食、特色小吃、特色农产品等直播带货活动,推动直播电商在商贸等领域广泛应用。深度挖掘市内商业综合体、历史街区、网红街区等资源,打造“筑城云逛街”“贵阳名街名店直播”,支持实体商业通过直播购物、社交营销发展“云逛街”“云购物”等新模式,发展“宅消费”。

(三)发展商贸服务新业态

1、大力发展“国际+贵阳味”餐饮业

打造“黔菜”餐饮品牌。梳理本土特色名菜,发展一批特色餐饮街区、餐饮老字号、平价早餐示范店,培育网红餐饮店。有针对性帮扶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名优品牌企业规模化、连锁化发展,通过盒马、益田、万达等运营商将品牌推向全国,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鼓励酸汤鱼、牛肉粉、肠旺面、丝娃娃等经典黔菜创新发展,积极开展特色黔菜餐饮推广促销活动,挖掘弘扬特色餐饮品牌。

推进“黔菜”创新改良。研究制定《黔菜标准体系》,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积极研发适应省外乃至国外不同地域消费者口味的菜品。加快推动本地餐饮企业向国际化、规模化、连锁化、特色化转变,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经营模式转变,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特色餐饮大企业。推动餐饮业形成产地直供、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化生产、连锁化经营的产业链模式。

发展国际中高端餐饮品牌和全国名优小吃餐饮街区。结合商圈和步行街建设,重点围绕市西滨河商业街、梵华里步行街、金融城CCPARK二期、青云·市集等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和专区。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引进一批国际中高端餐饮品牌和全国名优小吃,如东北烧烤、新疆馕坑肉、藏餐、粤菜、素食等餐饮,招引日韩料理、东南亚美食、欧美特色餐饮品牌、米其林餐厅入驻,不断完善餐饮业品牌供给,提升餐饮业对商务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挖掘餐饮老字号。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深入挖掘、恢复一批餐饮“老字号”,传承和弘扬餐饮老字号优秀文化。开展餐饮老字号评定工作,鼓励餐饮企业升级改造,积极申请国家级钻级酒家,支持餐饮行业协会、餐饮龙头企业加强对传统黔菜、特色小吃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研发及推广。

2、提质扩容“贵阳牌”家政业

推动家政服务规范化发展。围绕“三感社区”建设,指导优秀家政企业进入社区,通过设置服务网点、提供综合便民服务等方式,为市民带来更便利、更放心的家政服务。推广执行家政服务相关标准,推广使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健全家政服务纠纷常态化多元化调解机制,推动家政服务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丰富家政服务产品供给。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促进家政服务业与养老、育幼、物业、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市场供给。

打造贵阳家政服务品牌。结合家政诚信体系建设,推广“居家上门服务证”,引导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开展“家政星级服务员”评选,提升家政服务员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打造家政服务业知名品牌,带动行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3、创新发展“贵阳范”零售业

推进零售业智慧化转型。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商品、用户、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推进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打造集功能化、立体化、复合化、特色化、智慧化于一体的智慧商业综合体,鼓励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发展体验式零售。

推进零售业提质升级。在中华路、延安路、瑞金路等商业主干道和喷水池、大十字、大南门、大西门等商业聚集区,实施商业设施提质工程,根据消费动线,建设一批视觉型、沉浸型、功能型空中商业连廊。推动传统零售和电商整合资源,线上建设网上超市,线下发展无人超市、智慧微菜场、智能餐馆、智能售货机、智能导购等智慧零售终端。

4、大力发展“贵阳夜”夜经济

打造“夜贵阳”示范街区。支持未来方舟、花果园、金融城等夜间经济活跃区域,实施夜景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夜间标识体系、休闲设施、灯光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现代都市夜游购物集聚区。依托青岩古镇、天河潭等重点景区,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演绎体验、文体娱乐、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夜间消费业态,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鼓励品牌店、时尚买手店、购物中心延长营业时间,开展夜间打折让利活动,提升夜间购物吸引力,带动夜间经济发展。

打造“夜贵阳”地标。培育夜旅游、夜消费的拳头产品和消费项目,推出“流光溢彩夜贵阳”“最美贵阳餐桌”“最火深夜食堂”等旅游美食“打卡”地。建设观澜荟时尚生活中心,策划组织深夜书店节、购物不眠夜、无人机表演、非遗表演、街头表演、网络明星嘉年华等主题鲜明的“夜贵阳”文化休闲活动,打造具有“烟火气、贵阳味、国际范”的“夜贵阳”IP。

培育“夜贵阳”生活圈。以15分钟交通生活圈为半径,在贵阳贵安人口密集区域,建设夜间生活服务圈。加大服务圈内24小时便利店、夜间美食城、24小时书店、夜间健身房的布局,丰富夜间生活服务圈业态,便利居民夜间消费。

5、传承发展“贵阳产”老字号

精心培育老字号品牌。引导企业提高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重视,注重收集、整理、保护、传承老字号的传统技艺、发展史料和实物。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积极开展老字号品牌培育,鼓励企业进行老字号商标商号注册、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认定一批“中华老字号”“贵州老字号”“贵阳老字号”。

积极恢复老字号品牌。响应落实国家品牌战略,全面实施老字号重振行动,对经营不善、已淡出市场的“沉睡”品牌,通过搭建品牌价值评估、交易平台,以转让、商标许可等方式予以激活,逐渐恢复老字号品牌。把老字号传承发展与“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有机结合,打造老字号聚集区,引导特色产品和服务集聚。

(四)培育消费升级新动能

1、培育“商贸+大健康”消费

培育康养消费。充分利用贵阳贵安生态、地热、温泉、中草药康养资源,重点发展高山避暑、森林避暑、滨水湿地避暑、乡村避暑、城市避暑等避暑度假产品,打造一批避暑度假基地,开发一批温泉养生、中草药养生、少数民族文化养生、药膳养生、生态养生产品,打造国内知名的避暑度假名城。

提升养老消费。鼓励支持企业生产售卖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日用品、食品、保健品、服饰等产品用品。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引导和鼓励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康复护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2、促进“商贸+大数据”消费

促进信息产品消费。选择中高端商业综合体为试点,支持展销5G手机、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智能安防、4K/8K超高清数字内容、电竞游戏等信息消费新产品和服务,拉动信息产品消费。

促进生活类信息服务消费。重点发展面向娱乐和红色文化的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面向便捷出行的智慧交通服务、面向社区生活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等,不断培育信息消费新业态,丰富信息消费体验,培养信息消费习惯,打造信息消费新亮点。

3、加强“商贸+文旅会”消费

大力发展文化商品消费。集合贵阳贵安特色工艺美术品、民间工艺制品、古玩字画、地方特产、文创生活用品、中草药(民族传统)保健品、都市工业及高科技创意系列产品等特色、文创商品,推动文化娱乐消费升级。

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消费。结合花溪区、开阳县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旅游商品,乌当区、清镇市的健康养生旅游商品,修文县的阳明文化旅游商品,息烽县的红色旅游商品,打造旅游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贵银”“贵茶”“贵酒”为代表的本地旅游商品消费,充分挖掘“商贸+旅游”联动项目的消费潜力,着力扩大外来消费比重。

4、扩大汽车消费

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延长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在城市主干道、商业场所、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充电设施,优先配置新能源汽车停车位,研究出台公共停车场对新能源汽车停车费收取的优惠政策。

推进“汽车下乡”。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研究“汽车下乡”补助政策,组织开展“汽车下乡”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对农村居民购买其生产的3.5吨及以下货车或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价格优惠。

(五)助推民生保障新成效

1、推进“菜篮子”流通能力建设

持续优化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支持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二期工程建设,扩大辐射力。严格落实《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优化公益性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有序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流通网点回购及无偿移交工作,持续巩固惠民生鲜超市终端网点的主导地位,切实提升网点服务功能和水平。不断提升“菜篮子”商品信息化追溯能力建设,实现重点流通网点和产品追溯全链条覆盖;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及流通主体培育,依托42个重点保供企业做好蔬菜、水果、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储备管理,市级储备冻猪肉常规储备不低于1200吨。

2、推进惠民早餐供应体系建设

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以惠民利民为目标,大力推进惠民早餐工程建设,构建以连锁惠民早餐示范店为主体,便利店+惠民早餐、特色单店、流动餐车、网订柜取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惠民早餐供应体系。依托国有平台,整合“菜篮子”商品生产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资源,保障平价餐饮惠民供应,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3、提升成品油及车用燃气市场服务和保供能力

提升成品油及车用燃气市场保供能力。优化提升全市加油加气站网点布局,加快推进新修道路及新建园区加油加气站、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设,优化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保供能力,确保重要季节、重要节日以及重大活动期间的油气供应。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有序推进加油、加气、充电、加氢等多种能源供给,不断提升加油站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提高成品油及车用燃气市场服务水平。鼓励企业依托加油站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促进零售、汽配服务、保险、休闲、旅游、租车等多业态协同发展,实现油品和非油业务有机融合。积极推进智慧加油站建设,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推行自助结算、扫码支付、刷脸支付、ETC支付等支付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消费体验。

四、全面构建更高水平外向型经济新体制

(一)做大对外贸易新供给

1、做大货物贸易高质量供给

扩大提升货物贸易规模和质量。落实全省“10+N”重点扶持出口产业新规划,构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出口交换发展新格局;推进“互联网+外贸”发展模式,利用跨境电商B2B出口政策,持续扩大橡胶制品、磷煤化工产品等出口规模,大力推进茶叶、食用菌、生态畜牧、石斛、水果、中药材、刺梨、辣椒等贵州特色农产品出口,积极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中高端消费品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产业、健康医药六大新产业中高端制造产品出口。提升外贸产品质量认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质量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打造“高精特专”国际品牌。支持企业通过自建、并购和联合等方式,在海外设立批发展示中心、商品市场、“海外仓”等线上线下的国际营销网络。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出口导向型产业,实现加工贸易在国内梯度转移,扩大贵阳贵安加工贸易增量。

做大做强进出口商品平台经济。建设信息发布、撮合交易、支付结算、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的全球供应链交易平台。推进贵阳贵安供应链体系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提升“卖全球、买全球”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与配套体系建设。通过市、区和企业共建,推动贵阳高新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级外贸基地升级改造,完善外贸基地金融、商贸、物流等支撑体系,培育专业型和企业型基地。支持修文猕猴桃、经开区汽摩配等出口平台建设,鼓励平台发展产品展示、新产品研发、产品性能测试、市场营销、认证注册、公共培训、供应链管理、公共信息等功能;用足用活贵阳、贵安综合保税区创新平台聚集新优势,加快推动保税维修检测业务向综保区布局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推动加工贸易量质提升和升级发展,形成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交互发展新格局。

开拓对外贸易重点国际市场。做好国际市场的区域分布和国别需求研究,依据市场化原则选择若干具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开拓一批重点国际市场。深耕东南亚市场,支持企业与当地营销渠道对接,加快对细分市场和中高端市场渗透。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市场,循序渐进拓展中东等新兴市场。以进口东南亚农产品、新西兰优质资源为重点商品,积极推动在RCEP成员国内开展供应链对接,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

2、做大跨境电子商务特色供给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出台《贵阳市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构建“一核两翼多星”的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打造贵阳综保区、贵安综保区为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核心区域、西南商贸城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和空港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5A级旅游景区及主要商圈跨境电商体验店的体系架构,形成横向覆盖广泛、立体布局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产业生态。

做大做强跨境电商进口业务。依托跨境电子商务保税零售进口业务(1210),重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供应链、O2O体验店、贵州农特产品展示店、打造中高端商业综合体、大型休闲娱乐体,建设高档酒店等商业配套。放大“前店后仓+线下自提”模式提升消费体验。依托综保区海关监管政策优势,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产品的极速配送,便利消费者享受全球购服务,促进消费升级。推进进口集散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优势,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作用,积极推进建设东盟进口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推动东盟进口水果、海产品在贵阳形成集散和辐射。

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发展。发挥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产业聚集优势、平台优势、临空优势等综合优势,重点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作为贵阳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的有效补充。走通跨境电子商务出口(9610)模式并逐步放量,促进黔货出海。培育茶叶、辣椒酱料、特色文创等本土特色出口品牌。制定“爽爽贵阳好物店”品牌战略扶持计划,围绕“爽爽贵阳好物店”品牌战略,注重出口特色产品研发、技术、质量、品牌、专利、标准、包装和服务等软实力建设,延伸贵阳出口商品价值链,提高附加值,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商品综合优势,满足全球消费者差异化需求。

创新贵阳特色跨境电商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进社区、进商场、进景区工程,试点开展跨境电商大宗进口交易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区域消费品集散中心。加快“制造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发展模式,引导“6+3+8”产业重点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探索农特产品大数据供应链平台建设。对接海外第三方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深度挖掘全省供应链资源,全面引导传统特色产品企业按需开发、定制跨境产品,推进农特产品营销数字化、交易数字化和交付数字化,撬动农特产品产业数字化升级。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旅游”发展模式。依托贵州丰富的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及庞大的游客流量,以贵阳综保区跨境电商版奥特莱斯、西部进出口商品展销中心、贵州5A级景区及贵州饭店等重点项目为路径,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内涵,集聚人气,促进消费,补充产业链条。积极探索“跨境电商+贵州好物”组合销售模式。依托贵州特色产品价值影响力、跨境电商产品品牌力满足消费者购物心理、提升消费者购物意愿。

3、壮大服务贸易创新供给

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平台。依托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建设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在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开发区、贵安新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动建设一批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力争创建1个以上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4个以上省级服务出口基地。

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结合“中国数谷”建设,以服务的交易、交付和创新为主线全面构建“国际数字服务贸易港”,打造“大数据+服务贸易”的贵阳模式。大力发展数据服务、软件研发服务、信息技术运维服务等服务贸易。开拓在工程技术、检验检测、旅游服务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医药与生物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特色服务出口。

创建以大数据为特色的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构建现代服务外包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外包,发展软件研发服务、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服务。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知识流程外包,发展大数据服务、工程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个医药与生物技术研发服务。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业务流程外包,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和金融后台服务。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推动服务外包向各行业深度拓展,加快融合,重组和优化产业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形成相互渗透、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支持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提高服务外包供需配置效率,引导服务外包企业融入全球服务供应链。发挥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优势,鼓励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软件研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支持承接智能工厂、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数字政务、远程医疗、网络教育等服务外包业务。发挥工程领域技术和经验优势,鼓励发展工程设计、咨询管理等服务外包,支持承建境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项目咨询、勘测、设计、营运维护等服务外包业务。发挥贵阳、贵安综保区的保税优势,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维修维护等服务外包,支持承接境外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产品检验监测、精密设备维修维护等服务外包业务。

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构建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内的社会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鼓励和配合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省属高校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学科的服务贸易(外包)学院,加快建设新工科,设置国际贸易、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服务外包有关课程。引导贵阳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属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培养更多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方式,发挥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指导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市属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支持校企共建学院、共设专业,培育实用性人才。推进服务外包企业培育首席质量官。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对开展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入职后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和大学生实习等按规定给予补助。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对大学生参与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奖团队和项目在综合融资、天使基金资助、资助后创业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委办局合作,鼓励高校为服务外包企业开设专场招聘会。

培育壮大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产业带动作用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开展定制的软件开发、工业设计等高附加值业务。培育一批就业吸纳能力强、技术含量高、专业水平高的骨干型企业,在垂直行业或专业领域形成优势。支持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服务贸易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实施推动服务贸易企业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携手“走出去”计划,鼓励中电建贵阳院、铝镁设计院、七冶建设集团等龙头企业承接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出台服务外包“小巨人”企业成长行动计划,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高端医疗等优势领域,培育一批“高精尖”、技术自主可控的数字服务出口企业。

4、培育壮大数字服务贸易供给

发展数字软件和服务贸易。全力推进大数据软件、数据库、即时通信、云计算、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出口,推进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教学、数字出版等数字内容服务出口。大幅提升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商贸、数字物流、数字医疗、数字旅游等数字化服务出口。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建设,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加大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力度,不断提升服务业出口竞争力。

探索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支持数字服务贸易开发商、供应商、服务商搭建数字服务贸易交易平台。探索在特定区域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数字服务贸易企业提供数字服务贸易增值服务。推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的国际互认,探索建立以软件实名认证、数据产地标签识别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在数字经济新业态准入、数字服务、国际资源引进等领域开展试点。研究数字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和模式,打造统计数据和企业案例相结合的数字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建立完善数字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相关制度。

5、精准对接扩大进口供给

精准对接国内需求。鼓励增加中高端日用消费品、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加大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促进研发设计、物流、咨询服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进口,满足生产和消费的升级需求。充分发挥RCEP成员国政策优势,加大对东盟十国服装、水果、海鲜等产品的进口,对日韩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对新西兰资源性商品进口,对德国新能源汽车等商品进口。探索开设市内免税店或回国补购免税店,丰富免税商品种类和扩大门店数量。完善免税店政策,支持申请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扩大免税品进口。

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持续简化进口审批流程,缩短通关时间,不断降低通关环节制度性成本,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积极申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在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二)开辟利用外资新路径

1、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机遇,坚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产业、健康医药产业六大新产业。以吉利汽车、云上贵州、满帮集团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一批“链主企业”,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研发型企业等上下游外资项目招商,保障关键环节的有效供给。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提升磷化工、铝及铝加工、轮胎等传统产业。引导外资投资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电子商务、城市综合体、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创新招商方式。继续探索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社会化招商、委托招商等,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嫁接外商投资商协会、华人华侨群体等资源做大朋友圈,深挖央企招商企业的外资背景和资源拓展利用外资渠道,不断扩大外资规模和质量。协调推进贵阳贵安招商机构共建共享招商资源,构建联系全球重点国家、城市的招商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夯实贵阳贵安外资招商基础,围绕总部经济,聚焦六大新产业建立分类清晰、链条完整的外资招商目标企业库。

创新引资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跨国并购、境外上市、返程投资等方式引进境外资本,加大“以民引外”招商力度。鼓励外资企业以并购、参股、增资扩股、融资租赁和利润再投资等方式参与本地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造,逐步形成“以外引外”的良性循环。鼓励外资以合伙制等形式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企业,完善和拓展私募基金、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利用外资新方式。

3、推进外资产业项目落地

利用外资平台招引项目。指导“1+5+6”平台开展吸引外资政策设计和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国际合作园区为核心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外资项目,探索开展外资聚集区建设。鼓励外资重大项目、总部经济项目向开发区和聚集区集中,打造外资聚集地。

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完善外资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动态更新大项目库,实施台账管理和全流程跟踪服务。做好在建外资大项目服务保障,协调返岗、物资、物流等方面问题,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方面要素保障。密切跟踪在谈外资大项目,通过“一对一”服务、实施“直通车”等方式,持续推动外资大项目落地。

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协同服务。加强与贵州省投资促进局、贵阳市投资促进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贵州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海外商会的联系,推动政企交流,通过联合举办座谈会、调查走访、政策调研等各类活动,及时掌握会员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各类诉求,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稳定会员企业长期投资经营预期和信心。

4、优化外商投资便利化

加大稳外资政策落实力度。研究制定《贵阳市关于鼓励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相关落地细则,完善外资招商政策体系。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制定《贵阳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及处理办法》,完善投诉工作规则,提高处理效率,及时纠正不公平对待外资企业的行为。建立《贵阳市外商投资热力图》,全面展示贵阳贵安投资环境、投资政策和区域资源,整合全市外商投资产业、生产要素和承载地资源等信息精准推介。

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绘制外资产业地图,编制和发布各类外商投资指南、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等指引,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数字化精准服务。贯彻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健全“外商投资服务大使”和“服务管家制度”,拓宽与外资企业的沟通机制,探索外商投资服务大使积分管理制度,建立重点企业长效服务机制。提高外商来筑工作便利度,为外国高端人才来筑工作开辟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提供外商就医、子女就学等生活便捷,探索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

(三)开拓外经合作新发展

1、全面培育壮大“走出去”主体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以东南亚国家为突破口,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大数据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推动贵阳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钢铁、轮胎等传统优势产业和贵阳贵安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走出去”,激发企业“走出去”内在动力,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比较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强的跨国经营企业。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与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遵遁市场准入、贸易管制、国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外汇管理、反垄断、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国际惯例和要求,降低企业合规风险。充分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及驻外机构平台、涉外行业协会、商会等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走出去”便利化服务。

2、推动外资、外贸、外经联动发展

积极对接国际需求,加大对出口型项目的招商力度,加快推进出口型外资企业的落户、生产和出口。以南亚、东南亚等为境外重点市场,引导大型骨干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先进制造业合作发展、农业产业化、工程承包和投资等“走出去”联盟。利用贵阳贵安在大数据产业、传统工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支持重点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带动更多设备、原材料和技术出口,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

五、全面构建更高标准对外开放平台新格局

(一)推进开放口岸新体系

1、推进航空口岸建设与功能完善

加快口岸设施建设。以服务航空口岸为基础,按照“物流—商贸—金融—加工—综合服务”的发展顺序,加快双龙航空港国际货运站、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快件中心、综合查验场所以及配套办公及辅助设施的建设及投入运营。加快配套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运营。

提升口岸开放水平。加快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种子种苗、食用水生动物等进境产品指定口岸的申报建设,拓宽口岸入境产品类别,增加口岸进口业务量,提升航空货运发展能级。实施144小时通关保障,保证“随到随检、快速通关”。

完善口岸服务功能。以快递、电商物流、冷链为重点,引导大型航空货运公司、第三方专业公司打造集分拨配送、集散、信息服务、中转储运等功能于一体国际商贸物流聚集区和国际商品集散基地。引进国内外著名跨境电子平台商、贸易商、支付结算商等,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直邮进口、一般出口和特殊区域集聚出口等全业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2、提升铁路口岸运营服务能力

加快口岸建设运营。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申建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化贵阳铁路口岸与贵阳南站、改貌货运中心、湖潮货运站的协同联动,加速完善口岸业务运行。协调组织成都铁路局以及专用线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加速铁路专用线的开通运营。协调海关、报关报检、货代等入驻,推动围绕铁路口岸进出口业务的开展。加快贵阳铁路口岸二期、三期的大宗物资查验及中转产所及配套的加工、贸易、金融、商业场所建设,完善口岸功能。

加快铁路指定监管场所建设。启动围绕铁路的水果、生鲜农产品、肉类、木材、粮食、汽车整车等进境指定口岸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平行汽车贸易试点,丰富口岸业务,繁荣进口市场,促进进口贸易的稳步增长。

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全面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功能及业务的全覆盖,提升口岸通关信息化水平、便捷化程度。规范口岸收费,实施政府购买口岸公共服务,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强化与及沿海、沿边口岸的协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完善口岸服务。积极引入国际货代、金融、供应链、跨境电商等相关市场主体,依托铁路口岸开展业务,带动商品贸易的聚集。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开通贵阳-欧洲中欧班列、贵阳-防城港冷链班列,推动国际班列的常态化稳定开行。

3、推进水运通道提质升级

推进贵阳港提质升级,完善贵阳港开阳港区、息烽港港区功能,打造黔中航运中心,推动提高乌江航道通行能力,打通满足黔中地区、辐射贵安、安顺、毕节等地区的货物水运通道。推动建设乌江思林1000吨级通航设施工程和乌江三级航道工程,发展成为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旅游客运的综合性港口。推动打造乌江沿线磷化工、装备制造、能源产业带,扩大面向长江上中下游的货物流通和贸易。

(二)建设对外开放新通道

1、全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枢纽的设施能力和功能布局,壮大改貌综合物流枢纽集装箱业务规模,推动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开通运营,推进湖潮铁路货运基地建设,完善双龙航空港货运功能。加强通道枢纽周边物流服务和产业集聚,根据枢纽能力和周边产业特征合理分工,打造面向不同品类货物的集散运输服务。鼓励通道平台运营公司提供全程一体化服务,吸引更多货源在贵阳贵安集聚。通过加挂及直发结合的方式加密到广西北部湾港班列,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服务。依托通道发展中高端商贸,强化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服务能力,吸引中高端消费品和工业品在通道上运输。依托通道枢纽打造中高端消费品和工业品的交易中心,吸引国内其他地区供应商和需求商到贵阳贵安交易。依托通道合作扩大贵阳贵安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推广贵阳品牌、贵阳产品。引入东部和东南沿海贸易商,面向通道联通地区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

2、利用RCEP深化区域往来合作

建立产业对接合作机制。制定详细的产业对接升级计划,与RCEP相关的东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招商、产业合作联络机构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举办与RCEP的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重点产业推介会等产业对接活动。加速与日本、韩国、德国相关园区在关税减让、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方面合作,在贵阳综保区、贵安综保区区域内进行率先开放和创新。

建设区域科技合作。加强国际科学合作项目、跨区域科学试验等跨国科技联合项目,搭建海外科技伙伴合作平台,开展跨境技术贸易、离岸孵化等跨境科技合作业务。加强与日本、韩国在生物医药、信息科技产业、新能源等方面的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加快本地产业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产业链转变。

开展专业服务合作。引进会展、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落户,探索设立服务外包合作示范区,承接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组织相关企业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在项目管理、专业服务等方面合作,共同开展海外产业园区建设、跨国产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3、多模式开行中欧班列

加强与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联系,通过集拼、中转方式开通贵阳到欧洲货物搭乘中欧班列运输。结合出口企业的运量和周期需求培育整列发运的基础,逐步开行贵阳到欧洲的稳定直达班列,为参与中欧班列开行的企业提供适当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服务,鼓励或培育组建专业化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公司,提供中欧班列计划发布、订舱、拆拼箱、箱源管理等服务。集聚贵阳及周边地区出口货物需求,开行电子商品专列、农产品专列、中药材专列等特色产品。发掘中欧班列返程货源,借助线上推介及线下展会等招商活动吸引欧洲特色食品、化妆品、红酒、木材、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设备等货源,开行欧洲到贵阳的返程班列。发挥中欧班列的成本和时效优势,依托“黔大门”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平台优势,吸引跨境电商企业落户,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4、强化与成渝地区交通设施联动

加密贵阳到成渝地区高铁线路,发展贵阳与成渝之间的特色旅游线路产品。开行贵阳与成渝的货运班列,探索贵阳、重庆、成都之间的货运循环班列,实现贵阳与成渝之间货物快速运转。与重庆、成都共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入开展通道班列合作。依托成渝地区的港口优势,开展大宗物资铁水联运。深化制造业服务业间产业合作。充分发挥贵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与成渝地区开展基于产业链、技术、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贵阳与成渝地区在金融、物流、会展等方面合作。依托贵阳的大数据优势,为成渝地区金融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吸引成渝地区金融企业到贵阳开展业务。促进贵阳物流企业与成渝地区物流企业在筑设立分支机构。参与成渝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机制、多式联运“一单制”等规则创新,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数据后台支持。

(三)打造开放载体新空间

1、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

在国家级开发区方面,探索全封闭运行,在开发区划定或委托管理区域,由开发区管委会全面负责辖区内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生态建设、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事宜,最大限度在开发区范围内完成行政审批和管理事务,提高行政服务有效性。在省级开发区方面,进一步强化开发区管理和投资服务职能,依托地方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完善开发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独立核算机制,整合归并开发区内设机构,合理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增加省级开发区自主发展能力。

2、推进开发区扩容提质

围绕“1+5+6”开放平台,推进贵安新区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开放主战场、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打造成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贵阳综保区和贵安综保区一体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构建“错位发展、资源互补、市场互联”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加强与国际企业、国内东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合作,拓展招商渠道,积极承接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筛选1-2个省级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培育,持续打造中德国际合作园区、中日国际合作园区,规划建设一批RCEP产业园、重点国别产业园等,促进开发区外向型经济不断突破。

3、强化开发区首位产业建设

依托开发区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树立大抓首位产业、主导产业的导向,突出各开发区和园区产业差异化布局、特色化发展。加强开发区发展协同性,推动各开发区重点培育形成首位产业,1-3个主导产业,提升吸引外资的比重。

(四)扩大交流平台新影响

1、持续打造国家级对外交流平台

按照“全球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化、可持续化”的原则,持续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阳)一东盟教育交流周等主题展会,持续培育提升活动性平台国际影响力,增加贵阳贵安知名度和影响力。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展会,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知名会展项目,培养和扶持一批本土会展龙头企业,将“中国(贵阳)夏季会展名城”品牌推向世界。

2、扩大“云上筑交会”影响力

推动“云上筑交会”数字化技术、智能化应用,加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扩大“云上筑交会”展区、展品、展商规模,宣传“贵州造”的好产品、好品牌,吸引“世界造”的好产品、好品牌进入贵阳贵安市场。积极在进博会、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在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城市群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等开展贵阳贵安和“云上筑交会”推介,扩大“云上筑交会”影响力,着力将“云上筑交会”打造成西部重要的对外贸易交流合作平台。

3、积极策划服务贸易论坛

探索“数字+展会”等服务贸易交易特点的展会模式,加强大数据、互联网营销,推进线上和线下交易,积极谋划以大数据为主题的服务贸易论坛,持续提升贵阳贵安服务贸易的品牌和国际影响力。

4、构建外商投资促进平台

打造具有贵阳特色的外资促进交流会,在进博会、东盟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以及境外重点国家等开展贵阳城市和投资推介,逐渐形成贵阳外资推介的固定平台,扩大贵阳贵安在外资企业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健全商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在商业发展、资源条件、政策供给上进行统筹考虑,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形成促进商务发展的合力。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部门责任、任务分工。实行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对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推动项目的引进实施。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实施评价,对目标、任务进行适时调整。

(二)机制创新

研究设立口岸物流办,对口岸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口岸部门互访机制,协调解决口岸建设中的问题。探索建立商务发展平台公司,研究组建市级商贸集团,统筹整合贵阳贵安商务资源,推进贵阳贵安商务发展、项目建设、融资运营、商务投资。加强商务领域商标、品牌等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商务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创新数字贸易统计体系,探索推进数字贸易和数据跨境的地方性标准建设。

(三)土地保障

贵阳贵安重点商圈、步行街、商业网点应符合《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明确“两轴五圈多点”商圈、“1+10+N”步行街、TOD综合体等用地保障。对配送中心、分拨中心、零售市场、物流园、口岸、铁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做到应保尽保。预留一定商业发展弹性用地,为新技术应用、未来业态发展提供拓展空间。

(四)资金保障

建立商务发展产业基金,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社会基金投资商务创新项目,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积极对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争取国家、省级各类资金支持。加强财政资金对商务领域的支持力度,投向商贸流通、消费升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重点领域。研究设立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采用事后奖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商贸企业发展。

(五)人才保障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大力引进商贸流通、服务贸易等专业型人才,重点引进复合型零售、电商、新零售、物流供应链、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高端专业人才。无微不至服务人才,对经认定符合贵阳市高层次人才的,发放贵阳贵安人才服务绿卡,享受住房、医保、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开设商贸专业培训班,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商学院联合办学,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建立贵阳贵安与沿海发达地区、成渝地区的商务人才交流机制,有计划派遣业务骨干外出学习锻炼。

(六)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加大对重点市场宣传推介力度,及时发布政策和市场信息。强化政府在招商引资、落地服务、融资贷款、投诉处理等方面的服务,提升商事法律、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服务水平,打造国内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原文链接:https://www.guizhou.gov.cn/ztzl/gzsswgh/szsswgh/gys/202209/t20220901_76315172.html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