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

简介:

基本信息:暴雨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雨势倾盆。
一般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
我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我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我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省(市、区)均有出现。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台湾山地的年暴雨日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区平均每年不到1天。
让我们打个比方,50毫米降雨如果均匀分布在24小时,给人的感觉是细雨纷飞。如果9毫米降水在一分钟完成,给人的感觉将是天塌地陷,非暴雨倾盆所能形容,9毫米只能算小雨。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有其特定的背景。南方部分地区基本上把暴雨标准定为80毫米/24小时,不过就像我国启用新的台风标准一样,暴雨的定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形成过程: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一块块的积雨云就是暴雨区中的降水单位,虽然每块单位水平范围只有1~20千米,但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一团团的积雨云就像一座座的高山峻岭,强烈发展时,从离地面0.4~1千米高处一直伸展到10千米以上的高空。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常达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云上部的水滴就要结冰,人们在地面用肉眼看到云顶的丝缕状白带,正是高空的冰晶、雪花飞舞所致。地面上是大雨倾盆的夏日,高空却是白雪纷飞的严冬。
在我国,暴雨的水汽一是来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湾;二是来自偏东方向的东海或黄海。有时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水汽同时来自东、南两个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为主,后期又以偏东为主。我国中原地区流传“东南风,雨祖宗”,正是降水规律的客观反映。
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产生波动或涡旋。当两股来自不同方向或不同的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时,就会产生波动或涡旋。其大的达几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千米。在这些有波动的地区,常伴随气流运行出现上升运动,并产生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区集中的现象,形成暴雨中心。
另外,地形对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例如,由于山脉的存在,在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从而垂直运动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的雨量仅是迎风坡的1/10。在1963年8月上旬,从南海有一股湿空气输送到华北,这股气流恰与太行山相交,受山脉抬升作用的影响,导致沿太行山东侧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 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1975年8月,河南的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庄,正处在南、北、西三面环山,而向东逐渐形成喇叭口地形之中,由于这样的地形,气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骤增,8月5~7日降水量达1600多毫米,而距林庄东南不到40千米地处平原区的驻马店,在同期内只有400多毫米。
另外,暴雨产生时,一般低层空气暖而湿,上层的空气干而冷,致使大气层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大气中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充分发展。

地域分布:中国是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冬季暴雨局限在华南沿海,4~6月间,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6~7月间,长江中下游常有持续性暴雨出现,历时长、面积广、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节,暴雨强度很大。8~10月雨带又逐渐南撤。夏秋之后,东海和南海台风暴雨十分活跃,台风暴雨的点雨量往往很大。
我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我国大陆上主要雨带位置亦随季节由南向北推移。华南(两广、闽、台)是我国暴雨出现最多的地区。从4至9月都是雨季。6月下半月到7月上半月,通常为长江流域的梅雨期暴雨。7月下旬雨带移至黄河以北,9月以后冬季风建立,雨带随之南撤。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山地多于平原。而且东南沿海岛屿与沿海地区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减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太行山、大别山、南岭、武夷山等东南面或东面的坡地,都是这些地区暴雨日的中心。
当然,有些年份会出现异常,1981年在我国西北一些地区都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暴雨。有时候本来多雨的地区反而出现旱灾。

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主要危害:
暴雨是指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量每日达到50.1-100毫升的降雨,暴雨经常夹杂着大风。降雨量每日超过100毫升的为大暴雨,超过200毫升的为特大暴雨。暴雨来得快,雨势猛,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暴雨的危害主要有两种:
1.渍涝危害。 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加强了嫌气过程,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2.洪涝灾害。 由暴雨引起的洪涝淹没作物,使作物新陈代谢难以正常进行而发生各种伤害,淹水越深,淹没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果树、林业和渔业,而且还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我国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几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像1954年7月长江流域大洪涝,1963年8月河北的洪水,1975年9 月河南大涝灾,1998年我国全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等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3.现在仍然洪水不断

防护措施:
●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
●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
●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
●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应急要点:●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专家提示:
●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
●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相关信息:暴雨过后如何处理进水家电?
暴雨过后,家中进水会让很多电器变得危险
就像大家都熟悉的那样,家电产品本身都是有一些电路在里面的,如果进了水后直接插电使用,很有可能会造成触电的后果,甚至爆炸,所以进了水的家电在使用时必须要非常小心。
电器进水切忌不要随意开启
电视冰箱电脑 注意开机驱湿气
如果电视和冰箱等大型家电完全被水浸泡,大家一定不要尝试着自己去重新开机,最好的处置方法就是向售后服务中心求助。在售后人员来之前,尽量把家电放在相对比较干燥的室内,等售后维修人员维修完毕后,确定可以使用时,再自己去开机。其实如果不是进水这种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像电视、电脑、冰箱等集成电路比较多,其电路板上的导电线路多,面对湿气的袭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开机使用,机器工作运转时产生的热量能很好地驱散板卡及机箱内的潮气。
电视机进水后最好是请维修人员来检修
对于电脑,过分湿润时不宜开机,因为过潮易使电脑内部线路发生短路,从而造成机器故障。湿润的环境下,不使用电脑时,注意用防尘防灰的专用电脑罩把电脑套上,防止主机和显示器裸露在空气中,防止水汽进入。
洗衣机电风扇 电吹或日晒受潮电机
洗衣机进水会导致电线短路进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家用洗衣机遇水后,会导致电机受潮而使电机线圈短路,如不加处置贸然使用,会将电机烧坏。还是之前那句话,如果洗衣机完全被水浸泡,最好的就是向售后维修人员求助。如果售后维修人员短期无法赶到,只能自己处置时,应着重处置受潮电机,可电吹、可日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因心急而采用高温处置,此外在拆装电机时一定要仔细,防止电机线圈与硬物碰擦,将表层漆面损坏,造成短路,受潮的洗衣机最好暂停使用,待天晴了再使用。
家电受潮后要注意清理
空调罩巧防潮 内部清理不可少
空调受潮不会像电视机、音响那样可能引起潜在电路故障,但是会对使用者健康造成影响。空调的过滤网自身具有吸附性,有大量的灰尘和细菌集中在上面,除了容易引起霉变外,如果清理不及时,很容易让细菌繁殖。尤其是暴雨过后,家中如果进水了,空调内部的细菌可能会积聚的更多,这时候更是需要注意清理。
空调受潮后要注意清洗
另外,壁挂空调相对来说进水比较困难,而立柜空调就比较危险了,如果觉得室内湿气大,可以先用空调罩将空调罩起来,等天气晴了以后,将空调的过滤网和防尘罩摘下来,清洗过后晒一下,确定完全干燥后再安装使用,这样也可以避免不卫生现象。
液化气瓶切莫暴晒或烘烤
液化气瓶进水后切莫随意暴晒或接近高温地区
长时间潮湿甚至是被水浸泡后,燃气管道或接口会被腐蚀,导致泄漏,引发爆炸或火灾。因此在使用燃气前,必需经供气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这场暴雨过后,相信不少家庭的液化气瓶都被水淹过,天气转晴,大家切莫急于将液化气瓶置于太阳下暴晒,甚至是靠近高温、热源进行烘烤,液化气是一种混合易燃易爆气体,爆炸点极低,一旦受热极易发生爆炸。应将气瓶进行擦拭后置于通风地方自行晾干。

益处:
暴雨有危害人类的一面,也有造福人类的一面,在许多情况下,适量的暴雨利大于弊。久旱之后,一场暴雨会将旱情解除。中国南方伏旱期间,人们常会盼望热带气旋到来,因为它带来的暴雨可以解除旱情。中国北方的许多地方,全年的降水量决定于一两场暴雨,暴雨无则旱象显。在许多城市用水日趋紧张的。

灾害事件:1972年,香港六一八雨灾,引发多宗山泥倾泻,旭和道整栋12层高的大厦折断倒塌,是次雨灾共酿成150死93伤。
1975年,中国河南省板桥水库崩坝造成近3万人直接死亡,15万人在饥荒和传染病中死亡。
1991年,中国华东水灾
2009年,台湾南部八八水灾
2012年7月21日,中国北京市遭遇暴雨袭击,已造成37人死亡。

原文链接:https://y.qq.com/n/ryqq/singer/002NDgvB0xOsSL/mv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