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关于印发《潜江市大豆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潜农业发〔201623

 

市农业局

关于印发《潜江市大豆产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各镇处农技(畜牧、农机)服务中心,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潜江市大豆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潜江市农业局

                              2016年12月31日

 

 

 

潜江市大豆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大豆是人类优质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其蛋白品质优、营养价值高、市场容量大、带动增收快。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种植和消费历史悠久。为推进潜江市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农业增效,根据《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潜江市农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结合大豆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潜江市大豆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生产持续发展。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农业生产资源禀赋良好,总耕地面积108.27万亩,其中洲滩面积5.14万亩,潜江大豆主要种植区域为汉江洲滩及东荆河洲滩。“十二五”期间,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齐增,2015年种植面积7.99万亩、单产231公斤/亩、总产18485吨,分别较2010年增长3.66万亩、12公斤/亩、9019吨,增幅分别为84.53%、5.48%、95.28%。

2、品种不断优化。近年来,潜江积极开展大豆新优品种的引进和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引进推广了中豆40、中豆41、中豆43、鄂豆4号、鄂豆8号、鄂豆10号等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以及早熟8号等较高蛋白大豆品种。通过优质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大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有效促进了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大豆新品种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机械化作业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大豆产出率。

3、加工业快速发展。大豆加工产品覆盖生鲜豆制品、豆豉、豆乳、豆奶、纳豆、蛋白粉、豆胚、大豆纤维饼干、五豆五行(肽)啤酒等20多个品种,年加工大豆1.5万吨,大豆总产值近5亿元。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精湛的传统工艺和非发酵风味食品加工技术、九缘食品(潜江)有限公司领先的大豆脱腥技术、湖北斯味特粉体食品有限公司低温冷冻超微粉碎技术和蛋白质工程及大豆综合利用中心,为大豆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4、龙头企业规模壮大。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是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产品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九缘食品(潜江)有限公司拥有7条乳酸菌全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后利税可达1.8亿元,可安置就业人员百余人;湖北斯味特粉体食品有限公司粉体系列食品项目2015年落户潜江食品产业园,投资6亿元在潜江建设年产20万吨微豆粉及相关产品。

5、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长期密切合作,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鄂2066”披针形大豆新品系已连续两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优质大豆“双五攻关”、“双季大豆高效栽培”、“高蛋白大豆测土配方技术及技术集成”等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工作广泛开展。

(二)有利条件

1、地理条件好。潜江地处我国高蛋白大豆生态区域带(北纬30°-32°区域),年平均气温16℃,≥10℃的有效积温5212.3℃,全年无霜期261天,年降雨量1146.7mm,雨热同步,光照充足。汉江、东荆河洲滩平地油沙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大豆鼓粒期气候比北方湿润,昼夜温差比北方小,是我国高蛋白质大豆的适宜生态区。

2、大豆品质优。湖北高蛋白大豆品种培育一直处于全国优势地位,潜江大豆蛋白质含量在43%以上,最高蛋白质含量49.73%,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是稻谷的8倍之多,必需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及钙、磷、铁、锌等重要微量元素,极易为人体所吸收,脂肪含量平均18.88%,处于低脂肪含量水平,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食品。

3、大豆效益高。潜江大豆单产和单价均大大高于东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尽管潜江大豆种植的物质与服务费用较高,但由于亩产值高,潜江大豆的盈利空间也较高(详见表1)。大豆需要的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强度较玉米少,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旱作区种植大豆积极性较高。潜江大豆上市时间早,与其他主产区陈豆相比极具竞争力,价格优势明显。

 

表1 潜江大豆成本收益比较

注:带*为2014年数据。

4、提升空间大。潜江大豆品质优良、供不应求,产品上市呈现抢购态势。借助搭乘神舟十号升入太空的契机,潜江大豆声名远扬,身价倍增。大豆是城乡居民植物蛋白消费的重要来源、是种地养地结合的重要倒茬作物,大豆在工业上用途约有500种以上,可以生成出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为潜江大豆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

5、发展环境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豆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重要替代作物。《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发布、《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开展,为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扩大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健康中国2020”发展战略实施和大众健康观念转变,为潜江大豆产业发展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

(三)不利因素

1、产销联结不紧密。大豆加工企业和产区联系脱节,订单收购对干湿度和含杂率要求高,农民图简单,机械收割田头销售多,订单履约率低。利益联结不紧密,本地高品质原料外流,本地优质大豆原料不够,外省调入不能避免大豆品种的混杂,不利于大豆食品加工产出率提高、品质稳定和品牌建设。

2、大豆产业链不完善。缺少大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一体的有机整体,大豆储运停留在低水平状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本地优质品种优势不能完全凸显。除食品加工外,养殖业、医药、化纤等行业均未涉及;大豆加工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传统销售渠道面临超市门槛高、促销活动压力转嫁等问题,加工企业利润被零售商压榨。

3、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尽管国家调整了大豆贸易政策,但进口配额制基本没有得到执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补贴资金被摊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我国缺少大豆产业整体规划,现有大豆产业政策支持大多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国家、湖北省对潜江农业的支持较少涉及大豆产业,导致潜江大豆产业得到的政策支持极少。

二、市场分析

(一)生产状况

尽管中国是传统的大豆种植国家,由于大豆总产量的下降,而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导致我国由世界第一生产大国转变为第一进口大国,进口来源主要是阿根廷、巴西和美国。国产大豆生产成本高、市场价格高、市场竞争激烈,国产大豆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之下不断萎缩。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我国缺乏对大豆的定价话语权,导致中国大豆产业陷入困境。

近年来,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萎缩,产量连续下降,从生产格局看,东北产区、黄淮海产区和南方产区依然是中国大豆主产区。2009年以来,东北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明显减少,黄淮海产区面积略有减少,南方产区面积略有增长,但三大产区的相对地位并没有改变。虽然2014年东北三省一区开始实行大豆目标价格补贴,但对大豆种植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湖北省大豆产区集中,主要以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区为主,且形成了生产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的栽培模式,效益较高,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二)加工流通

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以油脂加工、饲料加工为主,其蛋白质含量低、品质劣、口感差。在大豆深加工行业,我市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具备高品质竞争优势。国内食用大豆以各自产大豆为主,鲜食豆制品多在本地流通。中国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导致生产和销售缺乏进一步联合,加工企业分散收购大豆,质量无法达到加工企业标准化需求,而且成本大幅增加,据测算,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需要多付出20%-30%的采购成本。

国产大豆的80%用于大豆食品加工,随着产业的快速增长,国内企业纷纷加入到大豆深加工行业,根据全国豆制品专业委员会调查显示,国产大豆的使用量逐年上升,投豆量5年上升了87.58%,大豆产品销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并且,利润的增长明显高于产量的增长,意味着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在提升。

(三)消费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居民改善食物营养结构的愿望迫切,对高蛋白食品需求增加。大豆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还含有异黄酮、卵磷脂、皂苷、可溶性纤维等,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近十年,中国大豆消费量呈持续上涨趋势,而大豆产量远远低于消费量,且有下降趋势。

2015年,中国大豆总消费量为9364万吨,用于食品工业的大豆量约1150万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均消费量的稳步提升的需求,为大豆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增长空间。潜江大豆蛋白含量较东北地区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48”高,主要用于传统的豆制品加工,消费市场优势明显。然而,在新产品开发和包装上,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根据不同消费需求开发丰富的品类和符合消费者喜好的包装来提高市场份额的潜力巨大,企业亟待从质量竞争、品牌竞争向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消费体验竞争的方向转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强大豆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推进大豆品牌创建和加工增值为重点,充分发挥潜江大豆非转基因、优质、高蛋白优势,积极推进大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高蛋白大豆育种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大豆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大豆蛋白深加工基地、品牌大豆食品总部基地,全面推动大豆产业持续发展,构建富民强市的新型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潜江大豆资源优势,瞄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加大产品开发、包装升级、市场营销力度,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形成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市场地位。

——坚持三产融合。引入全产业链升级理念,不断延伸大豆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施大豆产业融合工程,拓展大豆产业的观赏、休闲、体验功能,形成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产业聚集和企业群体。

——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大豆产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强大豆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大豆产业科技服务能力,推动大豆产业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安全并重转变。

——坚持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科技”的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加工增值与合作社在技术推广、产销服务、联结市场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品种改良和合理搭配,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配套,大力推广“豆—油”、“豆—菜”、间套作大豆为主的复合种植模式,扩大优势区域大豆种植面积。积极推广粮豆轮作制度,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潜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产融合步伐加快,大豆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大豆产业地位显著提升。以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九缘食品(潜江)有限公司、湖北斯味特粉体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在潜江大豆良种繁育、高产栽培、精深加工、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造中国植物蛋白生产基地、江汉平原最大的大豆产业集群,形成大豆全产业链,使之成为潜江第二个龙虾产业、潜江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如下: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品质育种攻关,培育高蛋白和高产品种,稳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保证食用大豆供给。到2020年,全市优质大豆生产基地稳定在20万亩,单产稳定在250公斤/亩,总产达到5万吨。

2、加工能力显著增强。丰富大豆产品品类,开展大豆精深加工,提高大豆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市大型大豆加工企业数量达到4家,加工产品达到12万吨,大豆加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

3、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大豆产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到2020年,大豆产业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

4、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加强大豆产品品牌培育与质量监测,提高大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到2020年,良种繁育基地达到0.5万亩,创建大豆国家级品牌、省级品牌、著名商标5个,大豆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5、科技研发能力快速提升。大豆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到2020年,新建大豆育种技术研究中心和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构建大豆育种、种植、加工创新服务平台各1个。

 

 

 

 

 

 

 

表2 “十三五”时期潜江大豆产业发展

主要指标

 

四、产业布局

(一)布局原则

一是重点突出。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气候、土壤等资源,选择基础条件良好、自然条件优越的洲滩区、旱作区优先发展。二是相对集中。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要求,既要集中落实,又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拉动潜江大豆产业整体快速发展。三是统筹产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市场容量大、订单需求多的区域大力发展高蛋白大豆,满足健康消费需求。

(二)优势区域生产布局

根据自然生态特点、主要耕作方式,充分利用耕地资源,不断优化大豆种植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扩大大豆生产基地面积。洲滩区:充分利用汉江洲滩和东荆河洲滩等大豆优势产区,推行“豆—菜”、“豆—麦(油)”等高效种植模式,稳定洲滩优质大豆种植面积。旱作区:充分发挥竹根滩镇、周矶办事处、王场镇、高石碑镇、杨市办事处等旱作优势区域,推行大豆与玉米、棉花间作套种,不断扩大大豆在内垸的种植面积。“十三五”期间,潜江优质大豆布局如表3所示。

 

 

 

 

 

表3 “十三五”期间潜江市优质大豆布局

单位:万亩、吨

(三)加工流通布局

“十三五”期间,潜江大豆加工业布局形成以沿247省道为主的大豆加工流通产业带,主要包括潜江市食品科技产业园、周矶办事处和杨市办事处为主的食品加工区,在竹根滩镇、杨市办事处、周矶办事处、王场镇、高石碑镇集中打造1-2个大豆产地交易、集散、物流中心。

依托“一个物流园区、二个连锁超市、三个集散中心、多种新兴流通业态”的城乡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市食品产业园农产品批发物流中心,培育一批大豆制品专业市场,新建一批社区豆制品超市。利用江汉货运铁路(在建)、汉江大桥(筹建)、318复线等交通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竹根滩镇大豆等农产品仓储物流基地。

五、主要任务

(一)构建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1、加快良种繁育攻关

按照“保证品质、提高单产、创建品牌”的要求,开展传统大豆、特用专用型大豆良种繁育攻关、示范、推广,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技术有机结合,加快种质资源更新。加强优质、专用、耐密、高产、多抗、宜机收的突破性品种及配套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研究,培育适宜潜江及周边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实现“双五”目标。

成立潜江大豆育种研究所,引进优质大豆资源30个以上。支持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紧密结合,推进育繁推一体化。重点培育和推广2-3个潜江大豆品种,逐步解决大豆品种多、杂、乱而不利于加工创品牌的问题。在竹根滩镇建设500亩良种繁殖区和5000亩高蛋白大豆标准化种子生产区,年生产优质大豆种子1000吨以上,确保大豆种子在2-3年内全部更新换代。

2、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

全程、全方位开展优质高蛋白大豆集成技术的示范、宣传、培训与指导,推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防病治虫、统一机械生产、统一技术培训“五统一”服务,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制定实施无公害大豆生产计划,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应用于大豆生产,扩大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示范基地、GAP(良好农业规范)大豆规范种植基地,大力推进“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大豆产业化经营模式。

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形成并制定《潜江市高蛋白质和专用大豆生产标准》。引导大豆种子企业和大豆加工企业开展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实行统一供种连片种植、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订单收购加工。

3、着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对散装豆制品生产企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管理,建设潜江精品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形成系列产品,重点发展大豆食品和豆粉类、发酵类、膨化类、蛋白类等新兴大豆蛋白制品,由粗加工向精细加工拓展,提高各类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延伸大豆产业链,力争“十三五”末大豆精深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推动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九缘食品(潜江)有限公司、湖北斯味特粉体食品有限公司等建立“潜江市大豆产业化战略联盟”,成立“潜江市大豆深加工研究所”,申报省级大豆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形成江汉平原大豆精深加工研发基地,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潜江大豆深加工精品。

4、不断完善仓储物流体系

统筹考虑市场容量、基地规模、交通区位、物流走向,兴建大豆仓储、运输、装卸等基础设施,依托江汉国际物流总部,加快完善大豆原料集散中心、大豆加工品销售渠道建设,推广先进、安全的通风、干燥、冷藏等仓储工艺,建立大豆现代仓储物流体系,保障优质高蛋白大豆产品供应。

积极引导生产基地建立大豆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潜汉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管收一体化”模式。积极发展大豆产销组织,鼓励其与大型大豆交易市场、生产企业联网,建立大豆电子信息系统,完善潜江大豆市场产销体系。建立由大豆生产、加工、科研及相关服务部门构成的“潜江大豆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销对接。

5、多途径积极拓展市场

重视潜江大豆品牌策划,借助潜江人文风情和节庆活动,深入挖掘大豆产品内涵,以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拓展市场。大力实施潜江大豆品牌战略,逐步形成由大豆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专业组织、行业协会、产品加工、观光体验、旅游服务产品组成的产业集群,最大限度提升大豆产品的质量、商品率、附加值和服务水平。

加快产品包装、营销方式的创新,满足不同人群需要,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市场空间。以开发省内外大型超市、大型卖场、大型采购集团为突破口,积极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农超对接平台。积极发展大豆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依托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拓展市场。

(二)拓展产业功能,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1、大力发展大豆健康产业

大豆及其制品以其独特的高蛋白源、重组合理的营养平衡、调节改善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成为消费热点,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欢迎。大豆蛋白对于降底胆固醇以及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其他生物指标有良好作用,并且对慢性疾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日本将小小的纳豆做成了年产值15-20亿美元的大市场,成为大豆健康产业发展的典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服务需求由简单、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转变。以杨市工业园为载体,重点打造潜江健康食品产业园,与生态小龙虾产业、智能医疗器械、健康养老产业共同形成潜江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引入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加快大豆肽、大豆低聚糖、大豆卵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维生素E加工领域的开发,增强大豆健康产业竞争力。

2、创新发展大豆文化产业

大豆食品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很多民俗展览中均可见到农村的手推磨,大豆文化还体现在象形文字和文学作品中。中国几千年饮食文化的沉淀使得大豆拥有多种多样的风味和加工形式,大豆食品新品种不断增加,从液态产品到固态、粉状产品,从传统生鲜食品到即饮即食类产品,除被用作主食和榨油外,在民间流传的豆制品种类达到数百种之多。

积极建设“中国高蛋白大豆城”,从食品营养、卫生保健、环境资源等多方面宣传潜江大豆的品质和好处,筹划举办“潜江大豆食品节”,借助“潜江龙虾节”声势积极打造“潜江大豆食品节”著名节会品牌。大力弘扬大豆文化,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大豆制品、享受高品质大豆制品的美味与健康,实现以文化引导消费,以消费拉动加工,以加工带动大豆种植的良性循环。

3、鼓励发展大豆旅游产业

以豆为媒,依托竹根滩镇汉江洲滩、周矶办事处东荆河洲滩、高石碑镇优质生态果园、龙湾镇湿地花海旅游区项目,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和滨江、亲水旅游带,使竹根滩镇、周矶办事处、高石碑镇、龙湾镇逐步成为乡村逍遥游的休闲胜地。

依托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传统酱品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建设营养健康体验馆和现代先进工艺体验馆。大力支持九缘食品(潜江)有限公司、湖北斯味特粉体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中小学现代产业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大豆产品展览馆、植物蛋白博物馆,让消费者感受一颗大豆从加工到包装、再到营养食品的“健康大豆食品之旅”,成为潜江旅游新亮点。

4、加快发展大豆电子商务

依托潜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大豆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大豆加工企业自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开展商品展示、商品交易、订单管理、顾客管理等业务,或利用天猫、京东、微信平台建立品牌旗舰店,开展网上产品宣传、商品购销、供应链管理,扩大潜江大豆影响力和网上销售额。

(三)壮大骨干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1、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

大力支持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与国家大豆院士合作建立大豆院士工作站,建设大豆科研、种子繁育、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推动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双五”大豆新品种“鄂2066”通过国家审定并得到推广。支持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大豆加工示范,加强大豆及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建设,完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和冷链配送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九缘食品(潜江)有限公司植物蛋白产业基地建设和科技企业孵化园建设,推动九缘食品(潜江)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大力支持湖北斯味特粉体食品有限公司超微粉深加工,建成潜江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加快潜江食品产业园建设和杨市食品产业园、周矶食品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服务企业行动,认真落实惠企政策,加强用工、人才和技术等要素保障服务,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强大豆产业孵化器、培训基地、创意园区等平台建设,完善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财政激励机制。

2、围绕产业链招大引强

主动对接国家、湖北省重大战略布局和沿海沿江产业转移,围绕大豆上游种质资源产业链条、中游生物肥料产业链条、下游产业化及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以及大豆产业功能开发和循环利用,以“产业链招商”和“招大引强”为方向,引进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

加快潜江农业科技园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实现食品产业园、农业科技创新园、功能服务产业园共同发展。鼓励大豆产业链招商企业入园区,支持潜江食品科技产业园开展仓储物流、质量检测、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大豆龙头企业集聚发展。

3、加快知名品牌培育步伐

加大“潜江大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培育力度及无公害、绿色、有机大豆的开发认证力度和品牌保护力度,引导大豆加工企业抱团发展,提高大豆产品标识率和品牌率,逐步打响“潜江大豆”品牌。加强品牌整合与宣传推介,提高潜江大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大豆加工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大中国驰名商标“尝香思”宣传推广力度,打造“精品名牌”。加大九缘食品(潜江)有限公司大豆乳酸菌“豆号”和湖北斯味特粉体食品有限公司“稼味”著名商标创建力度,争创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

 

 

 

(四)完善服务体系,助力产业转型发展

1、健全技术创新推广体系

加快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大豆加工技术创新体系,以大豆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主要平台的高效种植技术创新示范体系,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要依托的大豆科技源头创新体系。充实市、区镇处各级大豆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和推广的人才队伍,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积极性。

在播种、施肥、防病虫、除草等关键环节,实行现场服务、现场指导,确保技术措施入田到户。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突出深松整地技术、优质良种应用和连片种植技术、模式化栽培管理技术、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绿色、有机大豆生产技术等的培训。加快实施大豆新型加工及贮运技术、生物肥料开发等科技项目研发与推广应用。

2、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引导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提升大豆产品安全生产能力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大豆加工企业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加强大豆产地环境监测、大豆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的监管。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依托,建设和完善大豆产品质量检验站,加强市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保证大豆品种优、产品优。实行大豆源头治理和标准化生产,完善大豆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大豆产品可追溯体系,开展大豆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可追溯综合示范,全面提升大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拓展流通与销售渠道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植物蛋白的营养保健知识,引导健康消费。大力拓展大豆为主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产业化、一体化途径。依托江汉平原仓储物流配送基地、城市物流智慧配送基地建设,不断健全大豆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依托“智慧潜江”建设,推动大豆龙头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融入信息技术,引进和利用电商等现代产品营销手段支持大豆产业发展。组织大豆加工产品进入大型连锁超市,参加农产品和食品博览会,扩大潜江大豆产品市场份额。

4、优化金融与保险服务

加快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生产订单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扩大“三农”贷款有效抵押物范围。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增加保险品种和扩大覆盖面,试行大豆种植保险,提高财政保费补贴比例,简化理赔程序。综合运用税收减免、费用补贴、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激励办法,引导金融与保险服务于大豆产业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建设。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欣农贷”等信贷服务,通过小额贷款公司、银行无缝对接渠道,给予大豆加工企业发展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大豆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支持力度。开展大豆期货业务知识培训与合作交流,引导大豆收储和加工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开展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

六、重点工程

(一)大豆育种“双五”工程

大力开展大豆育种攻关,在蛋白质含量、尖叶型品种突破,选育一批蛋白质含量达到50%以上和单产达到500斤以上的品种。组建潜江市大豆研发中心,建设500平方米大豆种子考挂室、质量检测室,添置20台(套)大豆生产机械及大豆科研设备,引进培育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在竹根滩镇高蛋白大豆标准化种子生产繁殖区,改善繁育种子和生产示范基地基础设施,进行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设施和相应配套设施建设。

(二)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工程

依托粮食大县、新农村建设、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等,加强竹根滩镇、周矶办事处、王场镇、高石碑镇等优质大豆万亩示范片建设,重点加强田间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大型农机具购置、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蓄水保墒、排灌和农业机械通行等条件,提升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引导企业流转土地、规范合同、与原料生产基地建立密切联系,因地制宜采取合作、入股、订单等不同形式建设大豆基地,既保证优质、稳定的原料供应,又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高效种植模式示范及推广工程

筛选一批适合潜江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与大豆茬口相衔接的高产高效模式,重点在竹根滩镇、王场镇、周矶办事处、高石碑镇等地建设4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和2万亩苔菜(菜薹)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大豆—油菜菜薹(一菜两用)”、“大豆—苔菜”高效模式和双季豆种植模式。

(四)精深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工程

加快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新上1万吨豆奶、豆乳项目、1万吨大豆生物转化和高值化利用项目,生鲜豆制品扩规升级改造项目和3万吨绿色食品大豆原料精包装项目,加强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肉豆复合佐餐食品、纳豆、豆乳及大豆化工和医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拓展大豆蛋白、豆酱及豆粕豆渣等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新建3万吨大豆生物转化与高值化利用项目,延长加工产业链,促进大豆转化增值。

加强九缘食品(潜江)有限公司豆奶等新产品开发与应用。加强湖北斯味特粉体食品有限公司复合谷物胚乳制品研发与应用,以及蛋白粉加工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开发营养蛋白粉系列产品。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联姻,综合利用豆渣、豆粕等副产品,开发优质酱油、粗纤维饼干、保健医用产品。

(五)大豆产业融合工程

积极探索大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和完善大豆生产体系与市场体系的对接机制,建立“基地+企业+市场”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支持加工企业晒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基地收储设施和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建设,在生产基地新建晒场5000m2、新建仓库1000m2、购置烘干设备3套。在竹根滩镇建立大豆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产加销一体,实现大豆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大豆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大豆“接二连三”工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大豆加工企业集群集聚的基础上,催生健康、文化、旅游、电商等衍生产业的发展。

(六)全程机械化与社会化服务工程

提高大豆种植服务水平,以大豆机械直播和机械收获为重点,实施大豆农机作业标准化,到2020年,大豆机械直播和机械收获分别达到70%、90%以上。在积玉口镇、杨市办事处、竹根滩镇、周矶办事处等镇处开展大豆全程社会化服务基地建设,开展大豆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播种、耕整、植保、收获、烘干、加工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机具购置、技术培训等。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大豆产业纳入潜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总体部署,成立潜江市大豆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紧密合作的行政领导体系。相关区镇处、部门和企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确保大豆产业链各个环节增收、增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把发展大豆产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强化检查督导,实现大豆生产大市向大豆经济强市转变。

(二)完善扶持政策

市级财政安排大豆生产专项资金,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对大豆产业的资金投入。支持大豆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工作“以奖代补”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大豆良种培育和繁育,争取县域经济、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发展调度资金和产业化资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大豆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与品牌创建,落实放心豆制品工程专项扶持资金。将大豆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建设纳入粮食基地范畴,将大豆产业发展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内容。扶持大豆生产专业合作社,提高大豆产销组织化程度。

(三)增强科技支撑

加强“产学研”合作,制定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及大豆产品加工生产技术规程,组建包括栽培、植保、土肥、农机、加工等方面的专家指导小组,开展大豆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大豆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织有关科研机构、推广机构与大豆加工企业对接,重点开展品种培育、良种繁育、高产攻关、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等方面合作。构建“潜江大豆育种、种植、加工创新服务平台”,成立“潜江大豆行业协会”,通过与中国大豆产业协会、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港台大豆协会的沟通合作,掌握大豆产业的科技前沿发展方向,提供更好的创新服务。

(四)强化人才保障

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开展大豆重点环节专业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高素质的大豆科研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强化大豆产业基层科技推广人才与生产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组织农业专家服务团队等深入大豆企业、基地、农户、田头,开展大豆技术指导服务。将大豆相关技术服务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技术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潜江市农业局办公室                     2016年12月31日印发

原文链接:http://nync.hbqj.gov.cn/zfxxgk/zc/bbmwj/201702/t20170222_2241397.html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