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体系中的消费者?万物互联的消费陷阱!

[PConline 杂谈]手机和电脑这一对几乎每时每刻都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兄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于有了有效的略有科技感的互动方式——多屏协同。并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在积极的参与打破手机和电脑之间壁垒的队伍中来。

过去手机和电脑文件传输相信大家还记得么

1、通过数据线传输文件:安卓手机的文件管理器大家都懂…………

2、通过手机助手传输:豌豆荚、应用宝,虽然比直接数据线传输方便点,但是换个电脑就要在新电脑重新下载电脑端程序、重新连接手机……两个字的评语:麻烦。

3、通过微信、QQ的文件传输助手:亲,您有没有觉得自己微信的占用的内存越来越大呢?所有通过微信或者QQ传输的文件都会缓存到您的手机内呢亲。

4、网盘传输:友情提示我国宽带采用的是非对称宽带,上行速度约等于下载速度的十分之一,这就是为啥你上传文件要等一个世纪的原因。

虽然聪明的我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手机到电脑的文件传输问题,但是麻烦、不稳定、大文件传输基本无望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很难想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这种情况持续了这么多年。直到近两年华为推出、优化多屏协同功能后,在安卓与Windows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中才有了高效、便捷的文件传输解决方法。挡在这两大系统中壁垒越来月松动了。

作为一个专业的编辑,我觉得有必要升华一下主题,现在的多屏协同功能其实可以理解为万物互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手机和电脑作为两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使用最多的产品,打通其间的壁垒有利于厂商建立完整的生态体系。手机、电脑、智能家电、智能穿戴、汽车等多产品将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那么现在正在积极建立或是准备建立生态系统的厂商都做了什么呢?

生态体系初步建立的苹果

我们可以使用iPad作为MacBook的副屏;可以使用iPhone继续浏览在MacBook中为看完的网页;手机拍下的照片可以马上同步到电脑的相册中;当有电话呼入时,平板、手表,电脑,手机都会响起……

通过iOS苹果将自己的多条产品线的产品融合为一个整体,多产品的有效互动带来使用便利的同时也极具未来感。不过问题还是有的,苹果的系统过于自闭不仅十分排外,而且售价不菲。

第一阶段完成,展露头角的华为

现在提到多屏协同,相信大部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华为。虽然华为并不是第一家提出手机和电脑无缝衔接理念的公司,也不是第一个可以将手机和电脑进行有效互动的厂商。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华为是现在安卓与Windows阵营中走在“多屏协同”队列最前沿的公司。

相信大家对于华为的多屏协同或是早期的一碰传都有一些了解。经过不断的更新换代,华为多屏协同的体验越来越好,使用价值也越来越高。但是遗憾的是华为智慧分屏目前仅适用于华为阵营,而且华为生态刚刚起步,有价值的产品互动目前覆盖面与苹果对比还相对少了一些。

正在起步阶段的其他厂商

其实不仅仅是华为和苹果,三星与微软的Link to Windows、联想Lenovo One、惠普闪传等,各个厂商的解决方案在这段时间都出现来了我们的视野中。不过与上面两位大佬相比,这些解决方法还存在较多的局限性或是还处于初期阶段。如果一定要点评一下的话,只能说:未来可期

由此可见在未来,生态的搭建可能会成为各家厂商商业布局中的重要一步。这听起来很高端、缥缈的万物互联生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生态的力量其实我们早就见识到了,让我们回想一下,很多年前我们如果买衣服要去不同的服装店,吃饭去餐馆,买电子产品要去电脑城……这些店铺可能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不近。

直到超级市场、购物街出现。打破了原来的零散性购物的生活模式,我们只需要到一个地方就可以满足我们多种需求。而且还经常会有原本我只打算去超市买根葱,结果楼上的Nike打折;想去看个电影,在顺便吃饭;想买了件新衣服,正好给自己做个美美的指甲…………

生态圈的意义也是如此,在厂商建立的完整的生态中,我们的手机、电脑、汽车、家电、平板等多种产品,都可以进行正面、方便、有价值的互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智能穿戴了解身体状况,反馈智能家电,例如智能调节空调调整温度,打开/关闭加湿器。便捷的操作,优质的体验让我们不自觉的逐步进入到了厂商花重金打造的生态体系中,并且越陷越深。

不可否认当厂商建立起一个超级生态系统以后,为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智能、提升效率等优质的体验。但是一个超级完整的生态闭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被困在体系中的消费者

讲个故事,我在2016年购买了第一个苹果手机(iPhone7),因为觉得手机体验还不错,在同年购买了iPad mini4,并且在工作中接触并购买了iWatch。在这个前提下,2019年末我准备更换笔记本电脑时,MacBook很自然的进入到了我的首选名单中。虽然在购买前我一直都很犹豫,毕竟MacBook的性价比偏低,但是已经一只脚踏进了苹果全家桶“泥潭”的我,最后依然选择了这台性价比不高的MacBook Pro……在2020年我基本上成为了苹果全家桶的一员。

这就是问题所在,超级生态系统为我们带来便利和舒适体验的同时,也利用丰富的产品线将我们和品牌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如果未来生态体系成为一种常态的话,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因为阵营更换的成本会更大。

接着上个故事讲下去,现在的我已经深入到了苹果的生态圈中,那么如果我选择了非苹果的手机,那就意味着我的新手机将和我其他的电子设备几乎没有有效互动,所以我的下一台手机99%依然是苹果。如果我打算改头换面投入到其他的阵营中,那就意味着我需要更换大部分现有设备,这样会让我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样的代价不仅是我,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思忖再三还是会选择苹果的产品。

如果这样的话,厂商可以肆意的增加品牌溢价,因为用户已经被套牢在其庞大的生态网中了。

苹果依旧是一个良好的例子,实话实说苹果产品确实好用,但是一台搭载十代i3处理器的MacBook Air售价达到了8000元也确实离谱。

而且谁都不敢保证有任何一家厂商可以确保自己每条产品线,每次换代的新品都可以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当产品品质、质量、使用体验下滑时,困在体系中的消费者也几乎无法止损脱离体系,不动使用体验下降,动则伤筋动骨。无奈的消费者只能寄希望厂商可以快速解决问题,或是下一代产品会有比较大的改变。

站在消费者阵营的一方必将获胜

这里我们就可以回到文章最初的多屏协同盘点的内容上了,我们发现无论是体系比较成熟的苹果,还是崭露头角的华为,亦或是刚刚起步的其他品牌。在生态系统的搭建上现阶段都是走的“圈地自萌”的套路(智能家电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APP操作,并没有达到真正智能的万物互联)。自家产品和自家产品玩,跨品牌的互动几乎没有,少数的几个要么实际意义不大,要么还是个“概念”。

生态体系的建立不应该是自家产品和自家产品玩的“圈地自萌”,万物互联也不应该被拆解为A体系、B体系、C体系。真正的万物互联应该是无论是什么品牌,什么种类的产品我们都可以无缝的接入到我们现在使用的体系中。当然这样实现这样的操作难度无疑非常巨大,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互通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但我依然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5G的普及、硬件性能的提升,最终万物互联会趋于无体系化或弱体系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苹果、安卓还是Windows之间都会有有效的、快捷的联通途径,因为站在消费者对立面的产品必将被市场淘汰。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815336907905055&wfr=spider&for=pc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