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六月至九月,夏日炎炎,烈日当空,温度逐日增加,到了最热的时候,平均每天都是30摄氏度,热得像蒸笼般的天气让人们难受不已。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面对炎热天气,我们可以依靠空调、风扇、冷风机、冰箱等制冷电器快速逃离被暑气蒸熏的痛苦。那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古人到了夏日又是如何消暑纳凉的呢?
一、热水造冰
夏日想要解暑当然离不开冰块,古人也是如此,为了在夏天能够凉快些,古人想到了可以利用冰块,不仅可以靠冰块降温,还可以制作成各种夏日饮品。除了依靠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冰块,古人还创造了一种能够自己造冰的办法,那就是热水造冰法。
古人发现,在同等体积和同等冷冻温度的环境之下,温度比较高的液体居然要比温度比较低的液体更先结冰,这个理论的发现在如今仍然是非常令人惊叹的。热水造冰这个方法始于汉代,在《汉书·食货志》中有着“淮南王刘安以温泉热之,致持久不化”的记载,说明那时候就有了以热水制冰的方法,到了唐朝,热水制冰法才逐渐成熟。
据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的记载:“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可以大致了解到古人热水制冰就是将沸水放入一种大瓮中,用厚实的丝织品密封完好后,放入凉井中,放置三日便可结冰。其中所用到的大瓮、丝织物等工具缺一不可,都是热水制冰法成功的关键,首先,大瓮是一种能够承受得住温度由极高到极低转变,不会意外炸裂的盛水容器,也因此,它还能起到隔绝热度的作用;其次,古法记载中的“缣”就是指丝织物,具有结构密实且不透气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密封住瓮口。
二、储冰
在冷兵器时代,冰块的获取和储存都并不容易,冰块尚能从外界获取或者是自己造出来,那要如何才能长久保留呢?这就不得不赞叹一下古人的智慧了,随着依靠冰块来消暑的想法出现,那时的古人们也同时解决了如何储存冰块的难题,掌握了储冰之法,最普遍的方法就是窖藏法,利用泥土不导热的原理,古人在地面往下凿出五米深的地窖,地窖空间够大,又具有密闭性,将大量的冰块储存其中,最后将稻草覆盖于冰块之上再用泥浆封口,便可长久保存冰块。
除了窖藏法,还有一些更精致的储冰之法,例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古代最早的冰箱,他们利用青铜材质的特殊性,制作了青铜冰鉴,这种冰鉴工艺精美,构思精巧,有着冰镇和加温双重作用,它是双层结构,由一个大的方形套着一个小的方形,外层与内层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到了夏天可以在此空间加入冰块以达到长期冰冻保鲜食物的效果,能够随时取用冰镇的食物和饮品。
三、瓷枕
到了夏日,如何消暑这件事真的渗透到了吃穿住行各个方面。古人在这些方面上也是尽情发挥着各种奇思妙想。瓷枕便是一件非常有意思且能有效消暑的发明。“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到了夏天尤其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天气太过闷热真的非常影响睡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便发明了瓷枕。
这种枕头睡上去能够起到清凉沁肤的效果,且不会因为长时间贴着而逐渐温度升高。瓷枕开始于隋朝,到了唐代以后开始流行起来,它最早是由天然石块制作而成,到了后面才逐渐有了玉、铜、竹、瓷等材料,瓷枕的长度在20厘米左右,制作成了空心的样式,且在下端留了几个孔穴,使得瓷枕能够四周透风,古人还会在瓷枕表面涂上一层冰凉的釉面,以起到隔热的效果。
除了保证瓷枕主要的消暑清凉功效之外,古人还追求瓷枕的美观性,会在其造型、装饰纹路上下功夫,类型繁多,最常见的就是山水纹、动植物纹人物纹、文字纹等。“曲阳瓷枕多白釉,坚似金石益颈肩”“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对于瓷枕,上自王公贵胄下自平民百姓皆对其赞不绝口,可见其确是一件非常造福古人的消暑神器。
我们今天主要介绍了三种古人在夏日如何消暑清凉的方法和发明,每每在了解过后,都不得不感叹于古人智慧之高,想法之妙,今人有幸通过保存下来的古物以及史料得以窥探到古人生活的一角,这些东西又何尝不是历史的馈赠呢,它在等待着每一个后来人去寻找到其中隐藏的宝藏。
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IA5PKBTL0523BC99.html